雄踞东海之滨,远眺太平洋的临港,千百年来江水与海水相激,形成数十平方公里的滩涂。这里,曾是上海最穷、最低洼的地方。被百姓戏称“泥城镇”。 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区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如今,从泥潭里一跃而起的临港产业区集聚了中国最短缺的、最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向太平洋递出一张“临港制造”的新名片。 走进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感觉仿佛来到了“我们变小了”的游戏现场。长800米、高约十层楼的厂房让任何置身其中的人都如同沧海一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巨轮要想“济沧海”,就必须要有一颗强大而稳定的“心脏”。这儿,就是生产“巨轮心脏”的车间。在总装试验台处,记者看到,一个三四层楼高、重1000余吨的庞然大物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个有一列火车车厢那么大的柴油发动机,未来将被安装在一艘31.6万吨的巨轮上,强劲的动力能保证这个巨无霸扬帆远航。 2004年8月,公司的前身––上海中船临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从2007年9月成功制造首台柴油机到2008年7月成功制造中国首台世界最大缸径低速柴油机,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这还不是我们生产的最大的柴油机。”中船三井公司组装部曾庆祥说,“明年我们还将生产总重约2000吨,功率可达7.89万马力的发动机,届时又将创造单机功率国内第一纪录。” 如今,长800米、高约十层楼的厂房已能生产出国内最大的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扭转了该领域一直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很多产业,中国制造显得“多”而不“精”、“大”而不“强”、“广”而不“高”。上海临港让这一切大有改观: 中船集团先后生产出世界最大的缸径980毫米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以及多种世界最新智能型柴油机;上海电气先后生产出多型号大缸径船用曲轴并形成系列,使得中国造船企业前两年谈判及定价、交货期等话语权迅速加重,也为近期有效应对船市下滑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把上海比作乘风破浪航行的大船的话,那么临港产业区本身就是大船的一台大马力发动机。临港产业区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发展高端装备和技术,打破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装备垄断,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引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临港新城,将以上海新地标的傲然雄姿成为上海递给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以高端制造、自主制造为特征的“临港制造”品牌开始凸显,国内外影响逐步增强,已成为国家和上海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里,几乎每一幢都有着一个“最”: ––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世界第一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 ––国产大飞机核心、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等; ––第一套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 正如美国学者特拉菲尔在《未来城市》中发出的感叹:“我们可以建造出任何都市,只要我们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横空出世的临港新城,五年成形,十年成城,二十年成梦,面向太平洋的未来之门已向整个世界打开。 |
中国造出世界最大980毫米缸径大功率柴油机
2012-9-21 9:59:06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舟山“扬帆”领航船企转型
下一篇:双瑞压载水系统首装外国远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