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江苏造船业:转型升级已成主流
2013-3-11 12:25:53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近年来,江苏船舶工业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上领跑全国。从2008年跃升为全国第一造船大省开始,历经近5年的快速积累与发展,江苏船舶工业在2012年全球船舶工业发展步履维艰的背景下一路披荆斩棘,稳步发展,实现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落后的产能正逐渐被淘汰。当地船企不再仅仅停留于“以吨位论英雄”的阶段,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打造高效、高质量精品船舶上,越来越多的船企开始“沉”下心来,积极谋求进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
    优胜劣汰  打造更强“江苏船队” 
    2012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为516艘、2218.5万载重吨,吨位同比下降20.6%。这是近几年来,该省造船完工量首次同比下降。指标下降的背后,则是江苏一些中小型船舶企业开始萧条破败甚至关闭的现实。 
    在江苏南通、泰州、扬州这三大造船地区绵延数百公里的长江岸线上,过去是一片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如今却有些冷清了,有些船企苦度时日,有些终因撑不下去而停产、破产。启东一家船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06年船市兴旺之际,当地沿江的岸线上汇集了20多家大小船企,相隔几百米就有一家,但目前还在维持生产的不到6家,除了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入驻的从事海工业务的船企,仅有两三家船舶企业的订单排到2014年。而启东集胜造船有限公司、南通顺恒船舶有限公司、启东豪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私营船企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2009年,第一批倒闭。 
    船市泡沫被挤破,“投机性”的中小船企终因扛不住残酷的市场竞争而被淘汰。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王自力针对造船业的现状指出,在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以及手持订单量连续大幅减少的形势下,未来1~2年,造船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惨烈,造船业洗牌在所难免。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自去年以来,江苏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开始实施“关、停、改”的举措,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整合、置换、并购、转型,过去的几十家传统“作坊式”私营企业已让位于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等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新兴海工企业。后者则凭借自身实力以及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在海工市场奋勇争先。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秦雁表示,在这样的逆境中,江苏船舶工业依靠创新转型、差别化发展,仍然创造了不少亮点。在当前船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江苏船舶工业要善于转危为机,乘势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和扶持骨干船企加快转型升级,把“江苏船队”真正打造成能引领我国船舶工业“远航”的旗舰。
    顺应市场  转型升级初现亮点 
    设计落后的常规船型在当前市场中已经失去竞争力,备受船东冷落。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江苏船舶企业关注的话题。随着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江苏不少船企已经在节能环保船、海工装备等市场领域觅得先机。一些大型骨干船企紧盯新需求,开拓海工市场,实现破局发展;而一直以来默默坚守“小船”市场的一些中小型造船企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向“专、精、特、新”的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市场进军,以期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船企要顺应市场趋势,加速创新转型,而率先转型的船企已经在“激流险滩”中开辟出了崭新的“航道”。在江苏,已经有一批船企在转型升级中初步取得成效,通过了研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海工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2012年,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海洋作业平台系泊自动定位系统”通过了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世界首座浮力塔式钻井生产平台在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交付,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总值超过3亿元的海洋钻井包销售合同,世界第三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在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命名。随着一批大型海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在江苏,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大。目前,江苏涉足海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多,而且起点高,定位准。这些企业的海工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其中,半潜式平台、浮式储油船、钻井平台等产品已实现自主研发。而在中小型船舶企业中,江苏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独揽22亿元新造船订单,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订单荒”阴霾笼罩的形势下,创造了该公司61年历史上单月承接新船订单量的最高纪录。这与其多年来坚持走“特、专、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密不可分。 
    秦雁表示,根据《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船舶建造能力要保持在3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要在全国市场上保持35%以上的份额,在世界市场上占15%以上的份额,出口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因此,在目前的困难时期,江苏各级政府应主动出手,在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转型投入、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目前情况看, 不少地方政府已展开行动,例如,靖江市于2012年组织行业领导、专家,共同探讨加快该市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措施;南通市更是先行一步,先后引导、扶持30多家大型骨干船企向海工或特种高端船舶领域转型,形成了在国内乃至全球极具竞争力的海工产业群,该市还安排了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不仅稳定了“军心”,还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在2012年7月1日国际涂层新标准(PSPC)正式强制实施前,江苏船舶企业未雨绸缪,掀起一股应对造船新规的热潮。江苏的船企已经认识到,在新规范、新标准面前,与其被动“受罚”,不如主动“适应”。随着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等国际海事新规范、新标准等的出台,未来江苏船舶工业将进入以科技来博弈、用精品船舶来赢得市场的阶段,以打造绿色、环保、符合规范的高品质船型保持船企的生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武汉:扶强扶优 促船舶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2月份江苏船舶新接订单不多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