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开始,中国风电行业就步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至2011年的6年时间里,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几乎每年实现翻番,累计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5万千瓦陡增到2011年的6236万千瓦。国内风电行业爆炸式的陡增背后潜伏着风机品质和运行可靠性的危机。 2010年起,西北电网、华东电网、东北电网相继发生因电网瞬时故障引起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导致电网大面积波动的重大事故。当大规模的风电机组同时脱网并严重影响当地电网的稳定运行。首先在电网故障的时候,风电机组的切出会对电网导致第二次冲击,扩大电网事故;其次风电机组在电网扰动时频繁的并网脱网,使电网频繁遭受冲击,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而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的风电机组在电网瞬时故障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并对电网发送有功和无功,减小了电网故障的影响,为电网自愈赢得了时间,强有力的支持了电网。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促使国家出台行业新规,中国电监会要求只有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机组才允许并网发电。 海装风电公司早在2005年就跟踪到风电机组的国际最新准则,其中包括Low Voltage Ride Through(低电压穿越)标准,当时国内并没有相关标准,技术团队通过不断查找、翻译外文资料,消化分析,逐步建立起对低电压穿越技术的认识。在2006年底开始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一起在国内宣传、推广该标准。也正是这样不懈的探索、不断的努力,使得海装的低电压穿越技术从一开始就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海装公司技术团队通过建立仿真平台,模拟低电压穿越工况,掌握低电压穿越过程中控制参数对机组性能指标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设计车间低电压穿越测试方案,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状态的控制逻辑进行验证;设计风场低电压穿越模拟测试,验证风电机组仿真模型的精确度和优化控制算法;完全掌握了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状态的安全、控制策略,为后期的低电压穿越实地测试做好了充分准备。 2011年8月31日,海装公司生产的2MW风电机组在华能甘肃桥湾第四风电场顺利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低电压穿越型式测试。仅仅4天时间即完成了全部型式检测项目,而其它整机厂家完成同类测试都需要3个月以上时间,成为国内最快通过低电压穿越并网检测的风电整机企业。测试按照国家电网公司Q/GDW392-2009标准和GB/T19963执行,在大、小功率两种工况下,对电压跌落深度分别为20%Un、35% Un、50% Un、75% Un和90% Un进行了对称和不对称测试,并对跌落期间动态无功支撑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2011年9月9日海装公司安装于华能甘肃桥湾第四风电场的2MW风电机组顺利通过西北电网、中国电科院、甘肃电科院等机构联合组织的低电压穿越现场抽查。该机型是国内第一家进行严格抽查的风电机组,并一次性通过抽检。为国内开展低电压穿越抽检试验制定了标准、提供了范例。 2012年3月17日,海装公司安装于华能通辽珠日河风电场的2MW风电机组全部顺利通过东北电科院组织的低电压穿越辅助性试验——人工短路试验测试。该试验是同时对一个风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功率进行测试 ,海装公司参加测试的风电机组100%通过测试,在所有参加测试的风电机组中表现最优异。 2012年3月23日,海装公司安装于华电铁岭风场的2MW风电机组只用4天时间就顺利通过东北电科院的690V电压侧低电压穿越抽检,而其它整机厂家相同测试至少需要20天时间。 截止目前,海装公司的风电机组已一次性通过了35KV电压侧的中国电科院低电压穿越抽检,690V电压侧的东北电科院低电压穿越抽检,东北电科院低电压穿越辅助性试验——人工短路试验。这标志着,海装风机已通过国内所有形式的低电压穿越测试。 海装风电一直坚持“责任风电,品质先行”的理念,力争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并以高品质的产品和周到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业主的高度认可。(作者:海装风电公司余强) |
海装公司率先通过国内各种形式的低电压穿越测试
2012-4-9 9:47:5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普睿司曼集团支持北欧发展海上风电
下一篇:德国将出台海上风电法以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