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也需要“标准”
2013-12-2 19:14:53 来源:船舶与海工杂志

    随着众多船舶造修企业进军海工领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既呈现出繁荣多彩的景象,也暴露出杂乱无序的症状。如何引导这一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专题研讨会的举行,预示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范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然而,面对庞杂、艰巨的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管理者在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有规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其实,标准化工作也需要“标准”。
    首要的标准是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长势头迅猛,大型装备的接单数量和接单金额都已占据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是海洋工程装备具有技术难度高、技术分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产品低端化倾向严重、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缺陷,以及大批企业转型海工带来的产能过剩压力,都决定了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国际标准,明确重点范围、突出重点技术,科学、合理地构建标准体系。
    上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公报中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在推进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充分依靠市场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国际惯例来看,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多坚持“自下而上”的推进流程,先由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制定、完善企业标准,然后带动行业和国家的标准工作。然而,由于国情的差异,我国还必须坚持“顶层设计指导基层推进”这一原则,可以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探索政府作用的形式,同时更多地发挥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作用,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从而创新政府的行政管理形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其实,在事关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前做到上下齐心、公开透明目前已非难事,但是如何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仍然能够坚持好、维护好这种合力却并不容易。这也在考验主管部门的行政能力。在标准体系建立之后,如何在具体工作中继续坚持“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才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取得长效的关键。海工市场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竞争的市场,也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市场。建立后的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能否和国际标准对接,在技术变革后能否及时实现动态维护,在修订过程中如何平衡有关各方的关系,这都会影响我国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
    万事开头难。可即便再难,也应该坚守应有的“标准”。对于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来说,只有牢牢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积极探索政府作用的途径,才能真正让标准化工作也“标准化”起来。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海工装备标准化工作急需顶层设计引领 形成合力推动
下一篇:上海自贸区大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开建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