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聚精扬技 铸基再越
2012-11-16 23:15:17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中国海油“二次跨越”发展纲要》提出,科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二次跨越”的关键环节。对于这一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宜林在2012年领导干部会上明确指出,目前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还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资源有效整合不够,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中央巡视组也在反馈意见中建议,公司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储备,下大力气解决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无论是体制机制改革,还是创新体系完善;无论是核心技术突破,还是专业科技队伍建设,抑或是科技文化的养成,机遇与挑战并存。唱响“二次跨越”发展主旋律,中国海油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迈开全面深入变革的步伐。

科技创新做得好,“二次跨越”抓得牢

海洋石油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投入要求高。中国海油30年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历史。

从受困于技术到受益于技术,几十年间,通过对外合作和自营开发,公司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高起点、高科技发展道路,建立起了支撑中国近海5000万吨油气年产能的勘探开发生产工程技术装备体系,让海洋石油顺利实现了“一次跨越”。

要实现“二次跨越”发展目标,公司需要应对在生产油气田产量陆续递减的挑战,需要开发三低、高温高压以及边际油气资源,更需要在深水、海外、非常规油气资源、新能源等方面实现突破。任何一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只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挖掘老油田剩余油气潜力,加快边际油气田高效开发,进一步掌握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才能实现国内海上油气产量目标;只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等措施,加快建立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降低勘探开发成本,才能促进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经济化生产;只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技资源,聚合科技力量,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发展核心技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才能有效发展专业服务和中下游业务。

科技是基础,创新是保障,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生产经营效益很难得到保障,“二次跨越”的目标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今天,站在“二次跨越”的新征程上,重新审视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短板,不难发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基础仍相对薄弱,关键技术积累不足,科技研发组织分散、力量薄弱,科技队伍规模相对较小、整体素质仍待提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生产脱节时有发生。

在9月5日至6日召开的总公司科技创新研讨会上,按照总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要求,总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杨华表示,到2020年,中国海油将全面建立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产业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国际先进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效益更加明显,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型科技队伍基本满足需求,科技创新文化环境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和引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管理应该进入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层

总公司科技发展部总经理周洪波说,企业研发活动向技术创新活动演变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科研人员主导,缺乏明确的商业化活动,科研与经营分离。第二个阶段是,强调如何通过研发支持生产需求。第三个阶段是,科技提升至战略层面,研发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实现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第四个阶段是,研发成为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已经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的核心层面,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经营活动有机整体,成为获取利润财富和知识资产的重要投资。

“中国海油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周洪波评价道。目前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建设国际一流公司不适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较强,原始创新能力较弱。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这主要受制于企业的发展阶段,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总体处于初期,相对简单易行,有先天的后发优势,对外合作让企业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及成熟的管理可供使用和借鉴,自主创新的需求和动力不足。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科技战略管理并没有进入战略管理层次,产业发展主要通过外延的规模扩张叠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注重眼前效益而轻视未来发展,产业布局和经营机制也不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效率的提高。这一点,中国海油亦难以避免。

企业应该加快步伐,尽早让科技创新战略进入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转型发展,削减科技投入,无异于自断其翼

当前经济低迷,企业成本压力巨大,很多企业选择削减科技创新投入以减轻压力。

BP集团首席技术官大卫艾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无论经济如何变化,BP集团的科技研发投入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的科研经费支出超过13亿美元。

大卫的这种说法在博思公司《全球创新企业1000强报告》中得到证实。

2008年全球创新1000强经营收入下降8.6%,净收入暴跌34%,让人吃惊的是,它们的研发支出上升了5.7%。金融危机侵袭之下的2009年,全球创新企业1000强的收入降幅达到11个百分点,而他们的研发投入仅比2008年降低了3.5个百分点,2009年的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反而提升。

当前,经济越是低迷,提升竞争力的机会就越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越不能减轻,科技创新工作越不能放松,而是应抓住机会,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来拓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抵御经济严寒的能力,为经济复苏后更好更快发展做好准备。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

目前,上文中提出的国际先进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大概在2.5%~4%之间。国家要求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平均要达到1.8%~2.5%。

去年,中国海油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1%和0.36%,其中包括国家对重大专项的拨款。相比之下,虽然能源企业有其行业特征,但总体距离国家要求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加大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

科技投入,应完善以国家资金为引导、总公司资金为支持、所属单位资金为主体的三级投入机制。总公司仅对“核心关键技术和战略性、前瞻性、风险性课题”给予投入。

全面认识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中国海油渤海海域80%以上的原油属于高酸重质原油。开发初期重质稠油在市场上售价偏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为此,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公司将其加工成适合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使用的高端沥青产品,同时,新建了专门针对这种油品的惠州炼厂,将原来无人问津的“残羹冷炙”变成了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的“香饽饽”。

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找到差异化道路,从企业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制订企业的技术需求,然后对工艺、工程、设备和产品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自主创新,最终收获成功。重质稠油的成功利用,给公司带来了诸多启示。

但挑战依然严峻。以上游为例,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的理论和技术,如新的勘探理论和技术、“三低”油田和稠油油田开发技术、深水开发技术、大型LNG(液化天然气)液化技术和非常规油气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期待早日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以支持公司扩大资源基础,支撑低成本、差异化竞争。

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全面理解自主的范畴和重点。自主创新并不单纯是原始性创新,而是集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一体。它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选择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自主创新。

如,上游浅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已经较为成熟,目前要着力解决稠油、三低油气、边际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难题,在外部没有合适技术经验可以引进和借鉴的情况下,应以原始创新为主。下游业务起步较晚,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应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原始性创新为辅,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当自身科研实力和水平提高到一定层次后,再进入以原始性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

此外,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支持和保障,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机制,理顺各种关系,营造激发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发挥创造精神的良好环境。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应步调一致,形成协同效应,最终更有效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不让一滴含油雨水进海洋
下一篇:中国海油党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