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系泊锚腿维修技术体系!”在今年9月底举办的海洋工程技术年会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下称深圳分公司)工程建设部经理刘义勇说得底气十足,这底气从何而来? 六年探索突破盲点 “我们是从流花的自主复产才开始真正了解系泊系统的。”刘义勇说。所谓系泊系统,其实就是浮式生产设施伸向海底的根,也可以简单地比作拴马桩,是浮式设施区别于一般航行船舶的关键。 如此重要的装置,其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关键技术至今仍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专业公司的手中。在刘义勇看来,系泊系统无疑是中国海油在300米水深范围内海洋技术的一个盲点。 当时遭遇的挑战主要有三:一是对系泊系统缺乏认识;二是缺少必要的资源和作业手段;三是如何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维修。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深圳分公司从2006年起进行了长达6年的艰苦探索,在南海东部海域先后改造和维修了“南海胜利”号、“南海挑战”号、“南海开拓”号等7套系泊系统。 “这套技术体系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系泊系统维修,能够应对系泊系统出现的各种状况,并且实现了浮式生产设备在不解脱的情况下进行维修,有力地保障了南海东部油气田的生产。”刘义勇不无自豪地说。 据了解,作为系泊系统的维修实施单位,海油工程深圳水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工水下)已通过维修逐步掌握了深水系泊系统的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攻克难题 南海东部海域是使用系泊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水下设施最多的地区。近年来,这些设施或需维修或需改造升级,因此急需组建一支常态化的水下设施团队。 2010年初,水下设施项目组成立。该项目组目前只有三名成员,却承担了包括系泊系统、生产系统、导管架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工作。 邓周荣就是其中一名成员。他对“海洋石油115”号系泊系统的维修印象最为深刻。2009年6月的一次水下检验发现“海洋石油115”号3号钢缆断丝,第二年又发现2号钢缆角度异常。排除系泊安全隐患已刻不容缓。 经专家评审后,项目组确定了在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不停产不解脱的状态下实施修复作业的方案,但问题随之而来。 修复钢缆断丝和松弛的问题需要水下张紧设备,但传统的张紧器需要具有较大甲板拉力或起重能力的施工船舶。由于船舶资源紧张,只能选择一艘甲板面积较小、潜水设备落后的“华鹏”号作为主作业船,这让水下张紧成为一道难题。 就在大家为项目的进展忧心忡忡之际,参与系泊修复的上海打捞局工作人员提到一种路桥上用的张紧器。“可不可以将路桥用的张紧器进行改造,让它适用于海上作业呢?”邓周荣开始琢磨。 很快,项目组与海工水下工作人员奔赴同济大学,开始着手张紧器的改造工作。半个月后,特制的水下液压张紧器顺利完成。这一技术创新解决了因船舶资源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改变了传统水下张紧设备依靠甲板提供大拉力的现状。 创新无止境。在后来的系泊锚腿维修中,水下设施项目组还创立了水下切割带张力锚腿技术,研发出索接头、三角板等连接件的拆装工具。“通过实际操作、自主创新,我们培养了一批人才,实现了人员的新老交替,也让我们在今后的系泊系统维修中信心更足了。”刘义勇评价道。 |
系泊系统 海油“搞定”
2012-10-24 20:03:3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中海油因漏油事故在美遭集体诉讼 称将积极抗辩
下一篇:吊车司机上“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