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创业10年:小岛上走出世界级船企
2015-7-17 10:04:3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2015年7月17日上午,金海重工长涂基地一片欢腾,由该公司建造的3艘大型船舶正同时入坞,厂内在建船舶达22艘,高附加值船舶占比70%以上,两大生产基地一片繁忙,成立至今已交付各类大型船舶70余艘。
忆来路,10年前的金秋,随着舟山小长涂岛上一声沉闷的开山炮响,寄托着舟山乃至浙江人民海洋梦想的金海重工破土开建,一批批拓荒者怀揣壮志而来...... 荏苒十年,在国家实业兴国、发展民族重工产业政策支持下,金海重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舟山市首个产值超百亿企业、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获评国际“seatrade造船厂奖”,销售网络覆盖全球,船舶产品遍布四大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船舶行业不可小觑的后起之秀。“根据中国制造2025政策要求,依托一带一路、世界第一大港、东方大通道等战略优势,我们要把金海重工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船舶修造中心”金海重工董事长李维艰如是说。 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家坐落于小岛的船企快速发展成如此规模?是什么精神激发金海人坚持10年不懈奋斗,率先走出行业低谷,成为转型升级的带头人?又是什么样的勇气使金海人立下“全球领先”的雄心壮志? 在金海重工成立10周年前夕,让我们一起深入金海,探索答案,也解读这家浙江省工业龙头企业如何实践《中国制造2025》整体规划,推动产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用“金海速度”打造“金海奇迹” 当初的小长涂是舟山名不见经传的离岛,因交通不便、生活资源贫乏,岛上年轻人逐渐搬离,常驻民越来越少。然而,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民族实业号召,金海重工的创业者们一眼相中了这个悬水小岛。“经过勘测,这里具有非常好的岸线条件,十分适合大型船舶建造,堪称造船‘黄金岸线’。”金海重工创业者之一、副董事长李国锋告诉记者。 2005年,由业内第一的中船九院对金海重工进行整体规划、指导施工。“全部规划都围绕着‘世界一流’这个核心目标设定,所有的物流布局、船坞与码头配置无不震撼业界”当时的基建参与者顾朝红说。 无论是50万吨级船坞与2台800吨龙门吊构成的当时亚洲第一配置,还是13个月完成基地主体建设、22个月实现从基建到投产,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沸腾了整个舟山与船舶业界,“金海速度”与“金海奇迹”一时成为热门话题,频繁见诸报头。 基建完成后,来自上海、浙江以及北方大型成熟船企的造船人一批批涌向小长涂,他们怀揣着“大船梦”以及对民营企业灵活体制的向往,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小岛上挥洒着汗水以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宝贵经验。所以,金海重工从2009年首制11万吨原油轮交付起,就不断创立并刷新着浙江省在建船舶吨位纪录。
用“金海精神”应对“行业危机” 走进金海重工办公楼,大屏幕上滚动着“敢于承担、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16字金海精神。他们成功应对行业危机的秘诀由此可窥一斑。 现在,金海重工各个生产车间、船坞码头,都是焊花四溅,弧光闪烁,工人3班倒开足马力施工,管理干部也是深夜在现场指挥,奋斗与奉献无疑是金海成功因素之一。 同时,创新是金海发展另一个强大的源动力。“近几年来,金海重工在研发创新上每年投入都超过3.5个亿,取得专利37项,累计获得省市各项政策奖励、补贴等100余万元。我们成立了企业自有设计院,设计人员从10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人,与KOMOAC、SDARY等国内外多家大型设计院深度合作、联合研发,设计能力日臻成熟”,金海设计院院长金起熙如是说。早在金融危机袭来之初,金海重工就敏锐地判断,在这场即将扑面而来的大浪淘沙中,必然是一场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较量。 所以,他们第一时间从韩国引进了具有四十年船舶设计经验的资深专家金起熙,作为金海重工技术带头人,金起熙将韩国的先进设计经验、工艺工法理念引入金海。“韩国理念+中国制造”模式初步成功后,金海重工又先后引入了6名韩国专家,覆盖设计各个专业以及生产计划领域。“要实现快速弯道超车,就必须把目光投向日韩等先进造船企业。”董事长李维艰说。经过创新发展,金海重工如今早已由单一的传统散货船发展为万箱集装箱船、海工平台、VLCC以及7000m?挖泥船等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体系,拿到了抢占优势市场资源的“入场券”。 同时,金海重工积极加快工艺工法提升、生产流程再造,成立了总工程师办公室,调整和优化数十项造船工艺工法,他们在7月份交付的第3艘VLCC船一举刷新了国内同类型船舶码头建造周期纪录。
用“金海智慧”走出“世界级梦想” 金海重工要打造世界一流重工企业,制造、金融、贸易、服务一体化发展,他们有句口号是“We deliver more”。“金海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紧邻全球第一大港、东方大通道、舟山江海联运中心,经济腹地及繁忙的海上运输将为金海重工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李维艰董事长说,“互联网+”为企业向制造业两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通过产业大数据、大生态圈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将加工制造作为台,在此基础上发展制造服务、物资贸易、设计研发等多元化产业。 近日,金海重工旗下修船公司成功开展了对世界第一起重船“振华30”的维修。“修船业务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未来我们要重点开拓全球大型外轮订单,这也是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修船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未来几年,我们还将重点在智能化领域大力投入,在多个模块实现机器人引入与使用,走在同行业的前列”,章仲安副总裁在全球物流与供应链大会上如是说。通过持续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工艺工法、应用先进技术,金海重工要实现弯道超车——从工业1.0直接跃升至3.0的跨越式发展。 用“金海担当”挑起“社会责任” “在全球造船业最危急的时候,国内乃至全球很多船舶企业转卖、收缩规模、裁减人员,金海重工却选择了持续发展,因为国家发展需要实业尤其是创新型实业的支撑,这是企业的责任”副董事长李国锋还告诉记者,金海重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秉承“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的企业文化,长期以来直接向社会各界捐款累计超过3000万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推动就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金海重工已吸纳本地就业1.5万余人次、外地人员就业达4万余人次。小王来自辽宁,是金海重工一名普通员工。2009年毕业后,她跟随男朋友来到金海重工,现在已经有了在舟山定居的打算,她说“金海重工给了我们事业,同时也给了我们生活,金海家园福利小区、金海医院、金海幼儿园、员工图书馆与活动中心......我们想不出离开的理由。” 金海重工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像金海重工这样一家大型造船企业若正常运转,至少能带动60万人就业。”董事长李维艰告诉记者,从落户之初,金海重工就将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地方经济建设作为企业使命,他说:“带动当地产业链,这也是一家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 除此之外,修路、筹建学校、慰问敬老院、帮扶地区困难居民、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等等,金海重工一样也没有落下。 如今,金海重工即将走过它的第一个十年,虽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风暴、体会了转型发展的剧烈阵痛,但是我们看到了金海人创造的奇迹。董事长李维艰告诉记者,下一个十年他们要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船舶修造中心”,振兴民族制造产业,这也是金海人的责任与担当。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振华重工进军台湾海上风电市场
下一篇:太平洋海工2艘“龙”型液化气船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