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南通和韩国船舶界共商合作 携手共度行业寒冬
2012-12-13 16:42:46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12月6日,中韩船舶产业专家和企业家会聚南通,研讨南通和韩国船舶界如何取长补短,增进合作携手共度船舶业寒冬。
  釜山是韩国船舶工业的代表城市。此次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和韩国釜山市政府驻上海代表处带领14家企业来通,开展中韩船舶工业合作洽谈,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研讨。大家认为,全球船舶工业面临困难,中韩两国船舶产业各有所长,应加强合作,共渡难关。
  危中有机可寻
  从2011年起,船舶业遭遇严冬。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0月,中国船舶行业承接新船订单164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4.8%。上海海事大学寿建敏教授认为,船舶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状况需要5年来实现再平衡。“困难有两个方面,经营方面有接单难、交船难和融资难;技术方面存在创新难。不能再依赖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加大研发,为船东提供节能、环保、高品质的船是船企的首要任务。”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志远说。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大家认为,危中依然有机可寻。市船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跃华认为,从南通船舶业的现状看,有四个方面的挑战,包括订单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和企业流动资金缺乏;机遇有两方面,包括航运市场对船舶更新换代的需求,海洋石油钻探对海洋工程船舶需求巨大。
  找准目标定位
  1-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份额40.6%,韩国占30.7%;中国新承接订单量占全球36.3%,韩国占33.7%。中国拥有订单和制造成本优势,而韩国有船舶配套和技术上的优势。专家学者认为,中韩船企应找准各自发展的目标定位。
  韩国船企正加快转型之路,把主攻重点放在海洋工程上。对此,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曹永三认为,应采取谨慎态度。他认为韩国船企不应忽视传统商船领域的重要性,应与中国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张跃华认为,尽管船舶行业不景气,但对南通乃至中国船企来说,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机会。“当前企业还要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要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借鉴造船强国经验,不断改善装备,加快技术创新。”他说。
  潘志远说,中国造船企业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尽管目前中国船企有资源优势,但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步减弱,成本快速攀升,中国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提高海事配套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通韩合作路径
  多年来,南通与韩国在包括船舶产业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据市商务局统计,韩国在通投资企业290多家,2011年南通对韩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5.2亿美元。企业家们认为,双方在船舶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潘志远介绍,中远川崎超大型集装箱船上许多配套产品来自韩国。他希望中韩船企共同应对当前困难,加强技术合作,尤其要加强节能、环保、适应新规范、新公约方面的合作研究。
  张跃华说,海工产品是南通船企发展的重要方向,南通和韩国企业应强化海工产品配套项目的合作、研发设计制造能力的合作以及人才交流与合作。
  曹永三提醒韩国配套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机会也是挑战。韩国企业要看到南通船企产业升级的要求,加强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避免走弯路。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润邦海洋2012年度管理体系监督审核顺利完成
下一篇:11月份国内船舶交易综述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