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开发区:隆起的蓝色产业聚变高地
2012-7-16 18:37:5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1985年,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胶州湾西海岸。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青岛开发区,经过27年的艰难跋涉和科学发展,以一片隆起的蓝色产业聚变高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位伟人的伟大预言––“开发区大有希望!” 港口、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等产业集群竞相绽放,造就了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船舶和海洋工程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出口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高端基地。这里投产了中国首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制造了中国首根国产大型船用曲轴,制造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船用柴油机和深海钻井平台,中国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从这里驶向深蓝。
新的经济重心 鲸吐龙吞的前湾港,巨轮卧波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气势磅礴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这样的震撼,源于一个现代制造业高地的昂然崛起。 目前,开发区已成为青岛蓝色经济产业聚变最集中的区域,成为全市当之无愧的经济重心。2011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174.6亿元。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0%以上,拥有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船舶与海洋工程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出口基地三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总投资200亿元的33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额和项目个数分别占全市的22%和21%。其中晓星太阳能晶板切割线等7个项目投入运营,五菱新能源汽车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 如今的开发区,已经成为大项目争相落户的经济热土。经济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2011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1/8以上。截至2011年底,全区项目总个数及总投资分别比2010年底多161个和1400亿元。进出口前20强企业完成进出口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高于全区进出口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比重的71%。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17亿美元,是上一年的10倍。 未来5年,开发区将构建起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3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总收入达到百亿元、从业人员8–10万人。宏伟的产业蓝图,将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发展,为青岛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新的转型模式 改革开放赋予了开发区创新求变的基因。 随着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大幕的拉开,开发区按照不同产业布局、功能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水平、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科学实施了国际生态智慧城、凤凰岛国际旅游岛、前湾新港城、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北部产业新城“五大板块”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并成为带动西海岸经济转型发展的崭新载体和动力。 同时,开发区还以环保低碳和建设美好宜居城市为目标,实施 “三大计划”,彰显开发区生态意识的深入和投资环境模式的创新。“三大计划”即:“绿岛计划”,以凤凰岛国际旅游岛为先行示范区,对全岛整体绿化,打造青岛世博园南园,最终放大到开发区全域;“蓝岛计划”,立足于海洋生态与大气环境保护,实施全域河流治理和环境保护,让天更蓝、海更蓝,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提升海洋环境品质;“智岛计划”即人才计划,5年引进培育20名左右顶尖人才(团队)、200名左右领军人才 (团队)、2000名左右紧缺人才,实现10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驻区高校毕业生本区就业率提高到20%左右。 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开发区将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省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五大板块”、“三大计划”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组建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完善现代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稳步推进公用事业领域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型创新企业、商贸服务型企业和工业产业链配套型企业做大做强。
新的蓝色空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把目光聚焦到胶州湾西海岸。涵盖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宏伟蓝图豁然开朗––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主城区,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青岛。 去年年底,中德生态园奠基,西海岸的开放优势在继续扩大。作为国家间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重点围绕三个领域开展合作:生态标准的制定和研究、低碳产业的培植和发展、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建设和推广。中德生态园将成为实施各项改革、实施国际合作的“试验田”,将推动开发区的区域开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 “主力军”和“领头羊”的开发区,今年掀起了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潮。开发区待建、在谈的重点产业项目有141个。今年将重点推进总投资约650亿元的37个大项目,既包含了港口物流、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和海洋工程等开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又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还有服务外包、商贸金融、高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目前,37个重点产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15个高端服务业载体项目已全部完成合作协议签约。其中,一期投资18亿元的青岛光谷软件园,第一批1.5万平方米的办公展示中心主体已于日前顺利封顶,9月份全面交付使用。全部建成后将聚集一大批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就业12万人,新增年产值150亿元,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与服务外包聚集区。总投资50亿元的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项目于日前召开专家研讨评议会,面向全球知名设计机构“引智”规划。依托前湾港和贸易物流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滨海娱乐等业态,吸引船舶代理公司、货代百强企业、大宗物资贸易龙头企业和金融企业总部入驻,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航运服务中心。另外,青岛银沙滩五星级度假酒店、海信海景大酒店、大唐银沙滩酒店等高端酒店项目,益生康健保健品、康普顿汽车润滑油、高端化纤产业园等也都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十个一千万平方米载体”的目标要求,开发区还梳理出100多个载体项目。预计到2016年,开发区将完成总投资1300亿元,规划建设1400万平方米发展载体。到2016年,开发区将形成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港口物流3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汽车、海洋装备制造2个产值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3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将突破1000亿元。 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 “主力军”和“领头羊”的开发区,正以续写青岛新的百年辉煌为使命,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区,勇立潮头,驶向深蓝。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15位专家学者为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支招
下一篇:舟山亚泰船舶修造基地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