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舟山造船业终于触底回暖
2014-4-18 9:56:11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航运市场出现一波回暖。而我市船舶企业,则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各大企业的手持订单量增加,生产任务排满,大有春暖花开的态势。
历经几年的低迷,一直以制造散货船为主的舟山船舶业已经意识到:只有转型,才能适应市场,避免历史重演。
“手持订单量是公司投产以来最多”
    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是位于册子的一家船企,工人有3000余人。这家企业于2007年投产,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正和”也和众多船舶企业一样,一度为订单发愁。去年下半年,波罗的海指数回升,全球航运市场的复苏也带动了其上游产业——船舶制造业的回暖。“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就陆续接到造船订单,现在手持订单35艘,150万载重吨。”正和造船常务副总经理卢建东告诉记者,目前的手持订单数量是“正和”成立以来最多的。虽然在2007年,经济形势不错,但也没有超过现在的订单量。
    在工程计划表上,“正和”的手持订单已经排到2016年的第四季度。“除了这些已经签定的手持订单,正在谈判的订单还有十几艘,在100万载重吨左右。”卢建东告诉记者,这样一来,2017年前,基本不需要担忧订单问题了。
    订单回升的情况并不只是正和一家。我市大型船企扬帆集团至2013年末手持订单71艘,总计达232万载重吨,今年1月至今,扬帆又新接订单12艘,如今的生产计划已经排至2015年底。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扬帆集团手持新船订单中的10艘获得保函授信,这体现了银企共赢、提振船市的有力信心。目前,扬帆集团手持生效订单总计达75艘,总价值约100亿元人民币。
    根据克拉克松(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扬帆集团2013年末的手持订单排名全球第18位。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13年,我市承接新船6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4.5%,手持订单18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6%,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订单连续下滑的局面,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指标占全国份额的比例均保持在10%以上。
船企生产向高端转型少看“波罗的海”脸色
    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是岛城修造船企业中的三大常规船型,其中,又以散货船为主。散货船的订单数量与全球的航运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去年,波罗的海指数出现一波回升,给船舶企业带来利好。然而,今年,波罗的海指数又大幅回落,给航运业罩上阴影。
    不过,据船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船舶制造业从下单、开工、建造到交付是一个较长期过程,它并不像航运业那样有明显的即时波动,所以,短期波罗的海指数波动并不会对船舶制造业的回暖造成太大影响。
    当前全球散货船运力过剩,消化过剩运力将需要一段时间,并且散货船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周期性明显,附加值也相对较低,这是目前不少岛城修造船企业的软肋。
    正是基于此,不少船舶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岛城造船业的比重已经由80%降至65%,并且,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向海工装备、高端船配、绿色拆船、船舶研发设计等方向延伸。“正和的目标就是,将普通散货船的制造比例从目前的80%逐步降低,同时,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船型进军。”卢建东说。
    其实,正和的转型早已开始,2012年,正和为三沙市造公务交通船,去年,正和为舟山海兴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承造的超低温金枪鱼船已顺利交付,这是正和首次承造该类船型,“正和”自主设计开发的绿色船舶——67000吨散货船,在燃料方面,能为船东节省25-30%的营运成本,受到市场的青睐。
    目前,正和手持的订单结构已经在发生改变,散货船的比例在逐步下降。
面对传统修造船业市场低迷、产能过剩等不利形势,岛城越来越多的船企开始向高端海工、专业性船舶领域转型。扬帆集团在今年就成功了交付我市首艘海洋平台供应船。
企业分化或将明显中小船企开工仍不足
    目前,舟山共有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47家,其中造船企业29家。通过企业的努力和政策扶持,去年,我市大部分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在8家造船和海工龙头企业中,有5家企业产值实现增长,2家企业持平,仅1家企业出现下滑。
    然而,大多数中小船企却少有新接订单,且手持订单严重不足,已有近10家中小船厂停工及半停工。“当前的船舶市场调整期,也是船舶企业的一次洗牌,一些竞争力不强,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船舶行业。 ”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来看,订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也都在明显向大企业集中,船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该人士说,2013年,8家龙头企业已经占到全市造船完工量的82%,新接订单的90%,手持订单的93%,融资总量的60%以上,较2008年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成本上涨倒逼技术创新
    在岛城的船舶企业,相当大的比例是外贸。然而,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人民币汇率呈长期升值趋势,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被逐步削弱,亟待重构新的优势。“近几年,人工成本一直在上涨,那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最关键的还是靠技术创新。”市经信委的这位负责人说。
    近年来,扬帆集团船舶设计研究院、欧华现代造船技术研究院、浙江正和船舶研究院、金海重工(舟山)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船舶企业的研究院如雨后春笋般产生,70%以上的船舶修造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部门。2013年,全市船舶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超过10亿元,开始逐步实现从对外购买设计、联合设计,向企业自主设计转型。“企业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后,设计成本降低30%-40%,设计出错率低,返工少,生产端的浪费少。如果算上这些,那自有研究院节省的可不止这些。”正和造船的卢建东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平台,来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入和留下。
订单量大,说明普遍看好未来市场前景
    对于制造业而言,人民币汇率下降无疑是一大利好。然而,人民币汇率下降对船舶企业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
    这是因为,一般而言,船只是在合同生效后1-2年后才交付的,付款多采用船东先垫付一部分订金,再分期结算,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涨,那对于船舶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风险。
    因此,在经济形势多变的今天,岛城的船舶企业也应学会长期规划,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市经信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订单回升,现在船舶企业也有了议价能力。“价格比最低谷时平均上涨了15%,虽然依然买方市场,但有我们可以选择接一些利润较好的订单。”卢建东说,不少船东的付款方式也在好转,这也是目前环境在好转的一个标志吧。
    然而,不少船舶企业也知道,部分船东之所以选择在现在造船,是想抄底。虽然价格上涨15%左右,但现在的原材料比较便宜,造船价格也相对便宜,以钢铁为例,最贵时7000元/吨,现在仅3800元/吨。
    不过,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虽然船东有抄底的想法,但订单量大增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说明,大家看好未来的市场前景。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一季度全球新造船订单量下降11%
下一篇:海兰信打造船舶通讯导航民族品牌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