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融资 攒“人品”也要拼“人品”
2013-12-30 10:29:2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船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竞逐国际资本市场,需要胆略、实力,更需要策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功在境外发行8亿美元债券,昭示造船企业––海外融资 攒“人品”也要拼“人品”。
“和钱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个中不易早有体会,但如此一波三折,确实没想到。不过,对我们的锻炼、提升和启示也不小。”中船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谈及境外发行8亿美元债券的“金帆项目”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船舶市场没有根本好转,船企境内融资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之时,将眼光转向国际资本市场,不失为一种选择。“朋友多了路好走”,对于融资来说,确是如此。然而,要去相对陌生的海外市场筹钱,这句话似乎只说对了一半,朋友多了,路能否好走,还取决于自身积攒的“人品”,以及自身能否拼出“人品”。 所谓攒“人品”,以网络流传的说法,是指通过给他人提供便利或者帮助来减少自己倒霉事儿发生的几率。换用到海外融资,不妨看做是通过真诚的沟通、科学的研判,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从而为海外融资打开局面。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似乎早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改革浪潮时,就成了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到了新世纪,真正开始参与国际竞争、面对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者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企业形象并非只是“形象”,企业品牌并非只是“招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就以“金帆项目”为例,在最为关键的路演和市场定价环节,如果不是中船集团公司长期以来重视对船舶市场的科学研判,强化对船舶未来科技的掌握,致力了解船东需求,从而打下了雄厚的实力基础,树立了重要的行业地位,积攒了信得过的“人品”,该项目想要在短短的数周时间里完成,恐怕还会遭遇更多的障碍。 与境内融资不同,国际资本市场在市场管理、会计准则、评级准入等方面具有更为完善的制度和规则,这就要求参与海外融资的企业必须在信用担保、资金用途、财务指标等方面作出全面、翔实的说明,让投资人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在沟通中建立互信。这其实就是一个积攒“人品”的过程,市场认可、企业形象都不会凭空产生,只有企业在平时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具备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明晰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的财务管理办法、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才能带来审计、评级、担保、审批的“一路畅通”,为高效率、低成本的海外融资插上“翅膀”。 高效率、低成本,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所谓拼“人品”,就是要在风险出现的关口展现自身的能量。“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积攒下来的“人品”,要用在刀刃上,从而提升企业对金融市场的应变能力、对金融资源的调动能力、对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金帆项目”在定价时,突然遭遇两家国内企业的竞争。为了实现发行成本与市场利率的总体平衡,承销团反复讨论、果断决策,并最终以3年期美国国债利率+225点的价格完成了发行8亿美元债券任务。“金帆项目”在选择担保银行时,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了合作伙伴。这也是该行第一笔在海外资本市场提供担保的债券,这种稀缺性对于投资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有助于吸引下单,还提高了中船集团公司和建行各自的影响力。“金帆项目”在债券资金即将交割时,原信托机构突然宣布退出。中船集团公司凭借对金融资源的调动能力,在仅有的两天时间里迅速找到了国内的替代信托机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以上种种都说明,造船企业海外融资一定要具备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方法,在关键时刻,唯有具备对金融资源的影响力,拼出“人品”,才能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真正的“产融结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金融领域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发展满足各方金融需求的产品;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运行的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风帆举,砥砺行”,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开展海外融资,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优势,船舶企业的脚步已更为坚实,目标也更加明确。相信,只要懂得积攒“人品”,敢于拼出“人品”,困扰船舶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能迎“人”而解。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须用好金融利器
下一篇:江苏太平洲捷水道航道具备3千吨级内河船舶通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