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许学彦:第一代远洋航天综合测量船之父
2012-11-6 8:42:43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据《新闻晚报》报道,“健步登上海重楼,看多少风流。神臂、妙手、慧眼,明察五大洲。良辰到,驾飞舟,远洋游。乘风破浪,天涯追踪,誉满神州。 ”这一阕《诉衷情》是张爱萍将军在1980年时任新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总指挥时抒发的豪迈情感,激扬人心,挥斥方遒。而其中的“驾飞舟,远洋游”一句,指的是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航天综合测量船“远望号”。

2012年,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远望1号”静静地停靠在上海的黄浦江畔,虽然退役多年,但在阳光和江水的映衬下,它的身影依旧高大伟岸。与之相比,一手赋予“远望1号”、“远望2号”卓绝能力的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总工程师许学彦的背影却在一天天苍老。在89岁高龄的许学彦眼里,远望号和他设计的其他船舶都像他的孩子一般。如今孩子长大了,远去了,可他心中的挂念从未改变。听说“远望1号”即将作为上海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老欣慰地说:“远望号里面的设备涉及到很多专业,去看一看能增长很多知识,也能让现在的年轻人体会一下中国的国防工业,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

许学彦,著名船舶设计专家。生于1924511日,江苏武进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8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所长、总工程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学彦是新中国船舶设计的中流砥柱。上世纪50年代末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上世纪70年代主持设计了国家重点工程中的主要三型船舶:观测我国远程火箭试验和地球卫星的远洋航天跟踪测量船“远望号”,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打捞救生船“J121号”。1984年“向阳红10号”和“J121号”打捞救生船载着我国科学考察人员,远征南极,建立了“长城”考察站。

从小立志“造船强国”

他设计的“海上猛虎艇”屡立战功打大舰,首艘万吨轮“东风号”扬名国际,“昆仑号”专供最高领导人下地方视察

1924511日,许学彦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郑陆桥镇北夏墅村,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小乡村,在那里许学彦与船结下了最初的缘分。

“小时候夏天就喜欢到河里游泳、划船,我是家中五兄弟的老大,所以都是我掌舵,想到哪里就能划到哪里,这让我对船产生了一种感情。”初中二年级时,抗日战争爆发,许学彦从家乡一路逃难到了贵州,并在贵州继续中学的学业。一路逃难的经历,让许学彦感慨于中国国防力量的薄弱,并在那时暗暗下了决心:上大学要报考和国防工业相关的专业。

等到高中毕业,许学彦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并且还不止一所。“当时但凡有什么学校来招,我都考了,而且都录取了。我记得当时有贵州的平越交大的土木工程系,还有昆明西南联大的航空系、浙大的机械工程系、重庆交大的造船系,最后我在西南联大和重庆交大两个中选择,因为当时我的父亲在重庆工作,所以最终选择了重庆交大的造船系。”

1944年,20岁的许学彦进入交大造船系深造,师从当代中国船舶设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始人辛一心,并在1951年经由辛一心推荐,进入到重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技术处工作。“辛一心是708所的创始人,也是第一批公费留学英国的大学生,回国后一开始在西安附近的西北工大当教授,过了几年就到重庆交通大学教书。辛一心教我们的课程是 ‘造船原理’,这对船舶设计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他讲得很好,不像有些老师肚子里有很多学问,但口才不行,讲不清楚,他的话都很精辟,我至今都留着他的讲课笔记。”

环境影响,情感激发,良师教导,许学彦就这样一步步地与船舶再也分不开了。

1952年,许学彦在技术处参与设计完成了船舶设计的处女作 “海济号”黄浦江渡轮。

1956年,许学彦设计的55甲高速炮艇和其后在1962年设计的0111型高速护卫艇 (批量生产称62型护卫艇)对敌舰形成很大威胁,开创了小艇打大舰的先例,屡立战功,该艇被授予“海上猛虎艇”的称号。

1958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东风号”的设计任务交到了许学彦的手上。在当时 “大跃进”的年代,他领导全科人以极短的时间完成了该轮的设计任务,并且采用了很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使该轮的四大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59年,他担任了著名的 “昆仑号”总设计师,当时 “昆仑号”是一艘负有特殊使命的专用客轮,供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及中央首长下地方视察工作及会议专用。

都说热爱船舶与大海的人,往往拥有浪漫主义的情怀。记者问许老:“您觉得自己是个浪漫的人吗?”他笑了笑,说讲不出来,可能不算吧。“那您和船舶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我对船可以说是奉献了很多光阴,一辈子都在造船,这是一种对自己孩子的感情吧。”许学彦摸了摸自己的腿: “如果不是小时候染上丹毒症并且经常复发,我想我还能为船舶做更多事情。”老来展望“海洋工程”

“海上人工岛”技术已能实现,但要耗费巨大财力,像我国这样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现在搞人工岛还不到时候。

89岁的许学彦如今已无法像从前一样,站在船舶设计的第一线挥洒汗水。但直至今日,他仍然每天上午从家里徒步到中山南一路上的708所,与老同事们叙叙旧,了解最新的船舶动态,有时还会有人邀请许老出席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论坛,思路敏捷、口齿清晰的许学彦,仍然对这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充满热情。

在地球的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当作了未来发展的大计。无论海洋经济朝哪个方向发展,船舶这种水上载体,其作用只会显得越来越关键。对此,许学彦认为,未来船舶工业的设计,将向性能更好、速度适中、倚重海洋工程等方向发展。

“现有的船型,货船、集装箱船、油船这三大船型将来还是主要的。不可能运货都是飞机运,船运依然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船则是比较安全快速的运输方式,另外石油资源越来越重要,在阿拉伯国家广泛使用的油船也是必须的。所以这三大船型应该是得到继续优化,使其速度适中,装载量更多,制造成本更低,运输效率更高,得到标准化的大量生产。 ”

许学彦同时强调,海洋工程在当今的船舶设计中的比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陆地上的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海底有很多资源,海洋工程就是用以开发这些资源的平台。它不是一艘船,而是一群船。 ”许学彦说,“708所这两年也专门成立了海洋工程部,专门去开发海洋工程方面的船舶。 ”

关于海洋的未来,还有哪些大胆的设想?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曾经在他的小说《机器岛》中描述过在海上漂浮的人工岛场景。岛的外壳由钢铁组成,拥有两台千万马力推动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太平洋漫游。机器岛的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大富豪们为了追求安逸享乐的生活来此定居。几年前,比利时建筑设计师文森特·卡尔伯特同样设计出一种名为“丽丽派德”的智能人工生态岛,一座岛可供5万名流离失所的人们居住。其目的是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甚至被称为“未来的诺亚方舟”。那么这些近乎疯狂的设计,在许学彦的眼里,又是否会“美梦成真”?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这种人工岛已经可以实现了,没有技术上实现不了的事情。但从经济的角度考量,这样的人工岛要耗费巨大的财力,至少在21世纪并不具备太大的可能性,成真的几率也很低。尤其是世界上像美国、中国、俄罗斯这样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现在搞人工岛还不到时候。 ”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Stealth Gas收购4艘LPG船
下一篇:振华重工65吨集装箱装卸桥“进驻”南京龙潭港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