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各地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其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海工装备设计单位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海工产业十分活跃。对此,船舶设计大师、七○八所研究员赵耕贤表示,业界要对海工装备产业保持理性,这样才能保证其发展平稳和持久。目前我国海工配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力量薄弱并且较为分散,海工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很低,应该将海工配套设备的研发作为重点工作,下苦功夫推进其国产化进程。 海洋油气装备的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不足10% 目前,我国已具有300米水深以内油气田开发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拥有了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工装备。但我国在建造这些海工装备的时候,很多配套产品必须依赖进口。总体而言,目前在我国建造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中,其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平均不足10%。根据相关资料,我国东海平湖油气田工程中的配套设备国产化率是比较高的,为16.6%。其中,油终端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99%,气终端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60%以上,但这两项设备的投资分别仅占平湖油气田工程总投资的3%和8%。尽管业界关于提高海工配套设备国产化率的呼声一直很高,但目前配套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在这一轮的海工装备开发热潮中,提升海工配套设备国产化率的任务就更为迫切。 海洋油气是极其重要的能源,海洋油气产业市场约占整个海洋产业市场的25%,居各海洋产业之首。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开发与研制,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也是最为活跃的海工产业。海洋油气装备的配套设备可分为水上与水下两大类型。水上部分除各种生活设备外,主要包括钻井设备/模块、管子处理系统、升沉补偿设备、海洋吊机、平台升降设备、油气输送设备、燃气轮机及各种辅助设备等;水下部分主要包括海洋钻井隔水套管、海洋钻井立管等。其中,钻井包中的设备非常多,如石油钻机、顶部驱动设备、固控设备、完井设备、井控设备、修井设备、压裂设备、泥线悬挂回接设备、注水设备、海底采油树等。因此,进行海洋油气装备配套设备的研发涉及庞大的专业领域,这也意味着海工配套市场非常广阔,业界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这一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其蕴含的市场机遇,尽快推进海工装备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发展国产海工配套设备应四点着力 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离不开配套设备,谁拥有海工配套设备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谁就能在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肯定的是,未来5年全球海工装备这块“蛋糕”会越来越大,我国要从中分享到更大的份额,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首先,要深入调查,切实摸清“家底”。只有在认清海工配套设备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合理的规划。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培养国产海工配套设备专业供应商……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有统筹的安排,而调查是基础。他指出,目前我国在制造海洋油气装备时,主要依赖进口的材料、配套设备或系统包括甚高强度钢,大功率柴油机,双燃料汽轮机,大容量锅炉,油、水、气处理设备,深海钻井设备,运动补偿器,特种系泊系统,动力定位设备,自动检测报警控制系统,外输系统以及海洋铺管设备等。针对这些关键设备的开发及制造技术应当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其次,建立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盟。目前,我国海工配套设备企业并不多,但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现象,市场竞争较为无序,这使得国内海工配套设备的整体层次提升困难,整体市场难以做大。要打破这一局面,配套企业必须敞开胸怀,与同行业企业建立联盟关系,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增强整体合力。同时,业界还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横向联合进程,紧跟国际海工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齐心协力打造国产海 工配套设备的世界级品牌。 再次,积极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国内企业必须加强与国际知名海工配套企业的技术交流,积极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在一些尚不具备自主研制条件的领域,也可以引进专利,研究其核心技术,并结合国内的市场需求,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使引进的技术得以消化和吸收,力争使更多的国产海工配套设备服务于海工装备产业。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海工配套业的扶持力度。为加快国内海工配套业的发展,政府应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有分期、分批的目标和具体项目,逐渐培育出具有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在这些方面,韩国和日本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此外,今后,政府在对拟新增的外资企业进行审批之前,应更多地听取业界意见。 |
赵耕贤:苦下功夫 尽快提升海工配套设备国产化率
2012-6-5 8:26:36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魏家福:幸存者才是赢家
下一篇:中船九院总经理周辉:化解多重压力 深入推进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