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船企危机刚开头
2012-5-3 9:52:12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拥挤的产能

有业内人士称,拿一个船厂的经营证件,数不清楚要盖多少个章。如果一路规规矩矩拿下来,怎么也得掉几层皮。但在2007年前后的那波船舶牛市中,很多船厂都是先上车后买票,根本没有岸线资源的船企不在少数。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所长吴有生对财新记者感叹,中国的造船企业太多了。他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30万吨产能的船企从7个增加到33个;10万吨船坞船台从17个增加到59个。产业集中度大幅下降,2006年前十大船厂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为68%2011年下降到38%。而日本前十大船厂产量占比是58%,韩国则高达94%

造船业在繁荣的时候,被过度放大了。江苏有20多家企业就够多了,为什么不能洗掉一批?季风华表示。

仪征市船舶办公室主任张俊则称,目前仪征有39家船厂,未来计划并成 8-12家,最好是6家。我们三个大厂就贡献300多亿元产值,再加两个厂,达到500亿元即可,要那么多厂干什么?但很多民营船企却不赞同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行业产能过剩源自政府无序管理,只见振兴不见规划。一位民营船企高管告诉财新记者,地方政府当初对民营船企大开绿灯,还是因为企业会交税,有利于地方政绩。

20096月,《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出台,要求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增加船舶进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购买弃船等,让船舶业缓了一口气。这份细则亦提出,到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但据吴有生介绍,2011年实际产能已接近1亿吨。

有银行业人士表示,行业发展的控制措施基本失灵,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产能越来越大。一位政府人员则辩称,板子不能都打到地方政府身上。市场好的时候,各地各行业都会抢企业。说到底,还是中央、地方税收分家,地方政府只能寻求各种增收途径,宏观上的供过于求很难在地方详细规划和落实。

他坦言,目前船舶行业归两个部门管,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船舶业过去归交通系统管理,后划分到工业系统,产业规划归机械部、国防科工委,运营则归交通部管辖。1997年机械部被撤后,船舶行业又归到工信部。现在国防科工委和工信部重大装备船舶处都在管理,但谁是行政执法主体一直理不顺。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财新记者,日本和韩国也经历过船舶行业野蛮生长的过程。在第一次危机产生的时候,政府主导企业兼并,实行两个强行关闭一个的原则,以降产量度过危机。到第二次危机发生时,政府要求企业产品转型,提高效率。这位专家称,即使中国缩减一半产能,也不能解决问题。企业只有走产品转型和提高竞争力一途。

今年312日,工信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一些意见有所涉及,但吴有生认为,对判断优质企业的指标仍缺乏具体指引。同时对提升产业集中度的问题,空有方向,没有可行举措。行业协会没能真正发挥作用,还是以政府管理为主,管不了也管不好。政府没能强有力地出台一些主导政策来控制产业发展,这是关键问题所在。吴有生向记者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明德重工29800吨大湖型自卸船开工
下一篇:PTC完成收购Servigistics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