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一个老海油人的三声“对得起”
2012-8-8 19:53:52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望着橱窗里整齐摆放的全套《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67岁的安维杰总算松了一口气。这套书的全部出版,让他拍起胸脯说了三次“对得起”。

接下“大单子”

2001年12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在当年召开的平台标准化工作会上提出,中国海油需要一套能够系统总结和阐述海洋石油工程各方面经验和技术的著作。2002年1月23日,他向总公司提出了编写《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的建议。当年2月,总公司正式批准启动《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的编写。

编写起步之际,很多人为中国海油即将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石油工程设计“百科全书”而兴奋。不过,到底谁可以统筹负责整套丛书的编写工作呢?这套丛书需要系统论述和总结海洋石油工程各方面的技术成果和经验,要能对海洋石油工程各领域有清晰全面的理解。这些都决定了编写组组长一定需要长期“吃苦”。

时任中海油研究中心(现中海油研究总院,下称研究总院)总工程师的安维杰成了最佳人选。在最初接到编写组负责人的邀请时,安维杰有过犹豫。1994年,某兄弟单位曾集结250名专业人员,采用全脱产的方式花了4年时间,才编写出了一本陆地石油工程设计手册。而中国海油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让编写工作只能在工作之余抽空完成。当时安维杰已57岁,再有不到3年时间,便可以退休安享晚年,此时接此重担,谈何容易。

但犹豫归犹豫,怀着对中国海油的热爱,即将退休的安维杰毅然接下了这个“大单子”。

十年心血成书卷

尽管临近退休,但安维杰每天的工作仍十分忙碌。当时,他要统筹管理27个不同工程专业的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再加上《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的编写,这让原本繁忙的安维杰恨不得将一天当十天过。

编写组由200余名来自研究总院和海油工程公司的技术人才组成。由于要保证正常的科研和生产任务,这200余名编写组成员只能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完成书稿的编写。为保证不耽误整套书的出版进度,安维杰只能一个又一个电话沟通,一封又一封邮件提醒。

既然是“指南”,编写人员写出的文字就要尽可能深入浅出。为了给出版社一个适合出版的书稿,负责统筹的安维杰就索性承担起第一审的编辑职责。800多万字的书稿,他几乎逐字逐句认真读完。一遇到出版社提出问题,他就会联系编写人员,当编写人员将修订稿反馈后,他会重新审核一遍,然后再提交出版社。10年来,仅整体书稿的修改就进行了7次,单独和作者的沟通已经无法计数。

从57岁到67岁,十年间,安维杰的身体遭遇了诸多不适,但这位“老海油”靠坚强与毅力坚持了下来。

眼下,这套汇聚十年心血的“百科全书”终于出版了。“我对得起领导的重托,对得起中国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对得起海洋石油工程的设计人员。”安维杰说。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加拿大主要反对党在中海油接管一事上尚未作出决定
下一篇:产学研相结合,关键在“深度”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