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海油圈煤
2012-8-6 20:37:45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七月上旬,中海油集团在北京低调举行了华鹤公司3052项目施工合同签字仪式。按照规划,其将投资30余亿元,在鹤岗建设一座超大型“煤-合成氨-尿素”项目,计划于2013年10月建成投产。

  借助该项目,中海油集团在东北地区布下重要一子;再加上此前其在山西、内蒙多地的布局,麾下的煤化工项目已经在重要煤炭产区形成星罗棋布之势。

  以海上石油开采为主业的中海油集团,何以对煤炭如此兴趣浓厚?本就产能过剩、政策严控的传统煤化工项目,何以顺利上马?

  抢占东三省

  近期,中海油集团举动频频。

  其中,中海油(00883.HK)将斥资151亿美金(折合人民币964.4亿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NexenInc.)的消息,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但是,依然有诸多学界人士在紧盯华鹤不放。

  华鹤3052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以煤为原料,采用GE公司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和低压合成工艺碳酐气提硝酸铵工艺,规划建设年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大颗粒尿素和60万吨煤矿产能。

  项目主体为华鹤公司。该公司全称为黑龙江省鹤岗市华鹤煤化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化学”,03983.HK)和鹤岗市鲲鹏焦化有限公司(下称“鲲鹏焦化”)合资。

  在签订施工合同后,该项目将进入全速施工阶段。按照规划,项目将于2013年10月建成投产;届时,项目“预计年均销售收入9747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8610万元,税金13196万元”,鹤岗市政府官网公布的资料这样表述。对中海油的体量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项目,但中海油方面似乎表现得十分满意。作为中海油旗下一家专门从事生产下游化肥及相关化工产品的上市企业,中海化学是国内产量最大的气头氮肥生产商之一。一直以来,其原料来源主要是中海油自己生产的天然气。

  “3052项目是公司下游落地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通过进军煤化工,可以使我们的化工生产原料来源多样化,即使未来天然气短缺、价格上涨,下游业务也不会因此受到剧烈冲击”,中海油一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但在业界看来,中海油此举,更多的是有“抢占东三省”的意味。卓创资讯分析师韩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对尿素等化肥需求较大,中海油在此地上马项目,将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

  事实上,从2009年起,我国尿素产能就已呈现过剩态势;2011年,其过剩演变为严重程度,总产能高达6886万吨,过剩约1686万吨;

  2012 年,中国尿素产能过剩还在进一步加剧。预计年内将有18个新建合成氨和尿素项目投产,合计合成氨产能564万吨,尿素产能873万吨。

  面对产能过剩,中海油为何还要逆势而上?其扩张的动力又在何方?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加拿大主要反对党在中海油接管一事上尚未作出决定
下一篇:产学研相结合,关键在“深度”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