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协会(CANSI)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船舶订单量为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991亿载重吨,比2010年年底下降23.5%。
据了解,2011年全世界范围内的船舶订单总额共为904亿美元,与2010年1001亿美元相比下降9.7%。世界船舶订单总额在2007年达到顶点(2694亿美元)之后,2008年达到1788亿美元、2009年为1404亿美元。而去年再下降到1000亿美元以下的水平。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造船国家来说,船东取消订单、新接订单量减少都将让产能过剩的问题越发突出。目前造船完工量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量。在统计范围内的船厂中,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 因为航运市场的极度低迷,令造船业的“交船难、接单难”问题雪上加霜。一些中小船厂已经传出倒闭消息。 根据业内人士的判断,在全世界订单总额持续低迷之时,钻井船、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量却有大幅上升,尤其是钻井船。美国及巴西船东主要订购钻井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去年美国船东订购17艘钻井船,巴西也订购了7艘钻井船。而他们订购的总价分别大幅上升176%及313%,分别订购了158亿美元及58亿美元的船舶。 继去年之后,2012年,海洋钻井及生产设备订单也持续保持较良好的趋势。最近油价及天然气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主要能源资源开发商(E&P)将在2012年大幅扩大对深海生产设备的投资,投资金额预计达到与去年相比约上升10%的6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油价再上升,那么其投资金额也将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说,今年对LNG船、钻井船、海洋平台(FPSO,FSRU等)等海洋设备的需求也持续保持上升趋势。还有海洋设备订单一般选择项目基金,而选择船舶基金的比率较低,所以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可能性很低。 2011年,中国承接的海工装备订单明显增加。据统计,中国造船企业共获得18座(艘)海工装备订单,成交金额接近50亿美元(未含海工辅助船和工作船),约占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的10%。 船厂膨胀太快是导致当前船厂订单减少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国共有逾4000家造船厂。世界的经济在未来几年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市场很难消化目前已有的船舶订单,供大于求会持续较长时间。 不少监船工程和船舶设计专家认为,船舶行业持续低迷和银行业收紧对造船业的融资,新一轮洗牌难免,一半船厂或被兼并重组,而研发能力弱、转型慢、资金缺的企业势必成为淘汰对象,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船型开发,才是挽救造船业颓势的必由之路。 2011年,船舶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瞄准高端船型的开发,陆续承造、交付了系列新船型。例如,沪东中华承接了4艘17.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和4+2艘万箱集装箱船订单,江苏扬子江船业和大船集团分别获得25艘1万箱集装箱船和4+2艘万箱集装箱船订单。 |
中国造船业转型海工装备制造
2012-2-15 19:39:23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太平洋海工:八天长假未歇一日
下一篇:广东中远船务东莞再建海工装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