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向极地强国迈进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12/20 15:25:02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2022年12月17日13:25,迈向极地强国:极地装备与服役材料线上研讨会在【材视课堂】正式开播。

 

11月23号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进行第38次南极考察,在这样一个际遇下,DT新材料组织了极地装备和服役材料为主题的线上会议,我们国家迈向极地强国的进程中,凝聚着大量科研学者和企业人员的心血。

 

参与直播间分享的演讲嘉宾有些参与了雪龙2的攻关项目,观看直播的听众也有很多是雪龙2极地考察的供应商。论坛议题从极地低温钢、模拟技术、腐蚀问题到抗冰涂层技术均有涉及,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报告议程

13:30-14:00

极地船舶冰阻力性能研究

张桂勇,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院长

 

14:00-14:30

极寒环境高端海洋装备用钢关键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张鹏,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14:30-15:00

低气温条件下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丁仕风,江苏科技大学高工

 

15:10-15:40

低温船用复合钢板摩擦磨损性能评价体系研究

常雪婷,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5:40-16:10

极地海洋环境材料损伤失效与考核评价研究

崔中雨,中国海洋大学

 

16:10-16:40

涉海防冰耐磨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蓝席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关键人才”高工


嘉宾简介

张桂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千人和辽宁省学术头雁计划。200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船舶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研究院(2007~2010)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2010~2013)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船舶工程学院工作,现担任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深海浮动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团队负责人。

基于在无网格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原创性工作,专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非线性流固耦合瓶颈问题,并应用其在极地船舶和地效翼船设计关键技术上取得进展,形成了将先进数值计算和船海工程创新紧密结合的研究特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项目、面上项目、部委研发项目、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子专题等项目20余项。发表SCI索引论文100 篇,SCI 他引1300余 次;授权专利29 项,软件著作权6项。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部委创新特区主题专家、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委员会(ISSC)委员以及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ICACM)理事,以及四个领域期刊编委。共20 余次在国内外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先后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两次(2017、202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和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研究员奖(2018)等奖励奖项。

 


一直从事钢铁材料新产品及工艺开发工作,现为鞍钢钢铁研究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

参与研制的FH420-FH690系列大厚度、易焊接超高强海工钢研发工作并成功在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的“蓝鲸一号”上实现了应用,参与研制的油船用耐腐蚀钢板、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板等多个高端船舶及海工品种,实现了国内首创、替代进口,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海洋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与关键技术的进步,助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持负责科研课题10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课题6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际、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授权专利12项。 

 


201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2018年在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从事船舶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先后担任了《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第8篇、《极地船舶指南》、《冰区操作船体监测与辅助决策系统指南》等规范的主编;2018年至今,进入江苏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担任《船舶结构力学》、《船舶结构设计方法》等专业课的授课工作。

近年来主要从事船体结构方向的科研工作,在热点船型(液化气体船、极地破冰船、车辆运输船等)、热点技术(温度场分析、整船水动力分析、冰载荷分析、晃荡模拟分析、塑性结构强度分析、结构详细分析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工信部关于极地领域的科研课题,获得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

 


长期从事超低温船舶材料和新型海洋环保材料的研究。近五年承担和参与各类项目十余项,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首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和国家海洋局重大公益性项目“深海石油钻采钻铤无磁钢国产化及防护技术”;并承担了国家钢铁研究总院委托的横向开发项目等,个人科研经费近千万元。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海洋环保应用研究工作,关于其在海洋微生物附着腐蚀防护、光催化、深海传感、电致变色、海洋油污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均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合作发表著作3部,其参与撰写的《海洋材料的微生物附着腐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科研成果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得上海市教委“晨光学者”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1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极端海洋环境下材料腐蚀与环境敏感断裂研究。揭示了极地低温冰雪凝-融环境及滨海氯-霾耦合环境下典型材料大气腐蚀演化动力学机制,丰富了大气腐蚀理论体系;拓展了海洋环境敏感断裂研究体系并量化其主控因素贡献,阐明了海工钢点蚀、应力腐蚀裂纹萌生的材料学本质;提出了耐蚀海工不锈钢环境损伤机制并开发了耐极端海洋环境涂层。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山东钢铁极地低温钢研发、中广核核电站冷源系统防护设计、特飞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起落架选材以及中国舰船研究中心舰船海外服役安全设计等。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子课题等纵向项目7项,企业合作项目7项。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缓蚀剂与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9篇,包括Corrosion Science论文12篇,获批发明专利3件,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杰出青年学术奖。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关键人才”高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先进功能材料军民融合工程中心副主任、从事海洋特种功能涂料研发及应用近20年,完成各类科技项目逾50项,发表论文17篇,申请发明专利16件,是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宁波市科技追梦人、宁波涂料行业20周年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同时兼任中国工程院国家重大咨询项目组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HJ某所专家库外部专家、中国腐蚀防护学会海洋污损防护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极地航行与装备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首批评审专家、浙江制造标准评审专家、第十届市科协委员、第六届市涂料行业专委会主任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极端海洋环境功能防护涂层关键技术与GF装备工程应用。


直播互动

来自大连理工、上海海事、鞍钢、海洋大学、宁波材料所和江苏科技大学的6位演讲嘉宾,从极地低温钢、模拟技术、腐蚀问题到抗冰涂层技术做了精彩分享!

听众提问包括了拖曳速度和覆冰率如何确定、极地船体钢材涂层要求、焊缝的疲劳性能如何考核、压载舱结冰如何解决、摩擦腐蚀耦合实验中摩擦方式为哪种、极地实地实验材料的失效模式、极地大气环境最主要的腐蚀因素是什么、哪种涂料应对结冰工况最好、如何保持聚合物体系的微尺度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性......等问题,演讲嘉宾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细致解答。

 

IFMCF2022预告


IFMCF (国际海洋防腐防污论坛 www.ifmcf.com)是亚太地区最具行业影响力的行业盛会,DT 新材料作为论坛主办方,联合众多知名行业机构,致力于发掘最前沿科技、最成功的的商业案例和最具创新价值的技术,帮助行业决策者洞察未来趋势,同时推动整个海洋装备和海洋新材料行业发展。


IFMCF2022(第七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将于4月21-22日在宁波举办,以“牢筑腐蚀防线,决胜远海之巅”为主题,聚焦海洋能源、极地南海和远海离岸桥梁等领域,以需求对接、圆桌对话、主旨报告、展览展示等形式,构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共话行业热点,共谋产业合作。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中船澄西扬州公司10号85000吨散货船下水
下一篇:七一二所高温超导储能样机通过技术验收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