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威海市中支积极践行“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义,立足本职多措并举,在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威海三进船业风险处置过程中积极发挥参谋和协调作用,着力推动该企业去库存、去过剩产能,努力引导企业去杠杆,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三去”改革成效显现。截至2016年9月末,企业手持12艘各类船舶订单,已完全恢复生产,目前企业正按照订单进度稳步生产。三进船业也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造船业第一起重整成功案例。
全球危机 三进“沉没” 威海三进船业由韩国三进株式会社于2000年投资设立,总投资1.17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航运业持续衰退,我国造船业在经历大扩张后也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受产能过剩、船东弃船等影响,威海三进船业经营陷入停滞,2014年8月25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据法院摸排,威海三进船业累计债权金额达23.18亿元,资产仅为10.28亿元,资不抵债12.9亿元。威海市相关金融机构先后为企业垫款1.5亿余美元,高峰时不良贷款余额近11亿元。
积极协调 推动风险处置 威海三进船业拥有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以及大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一旦倒闭清算,企业将成为没有价值的“僵尸企业”,特别是企业在银行的10多亿元欠款可能影响区域金融稳定。为最大限度盘活资源,化解金融风险,人行威海市中支积极建言献策,在政府召开的风险处置协调会上提出“船舶建造封闭贷款”、“依法合规推进破产重整”以及“加快寻求战略投资者”等建议,并协调各金融机构有序和主动参与企业风险处置,充分发挥了参谋和协调作用。原船东弃船但仍在建的H4001船已完工90%,如不能完工前期投入将会打“水漂”,造成企业资产大幅减值。为此,人行威海市中支提出“船舶建造封闭贷款”模式,得到采纳,并协调金融机构贷款430万美元对H4001船实行封闭建造,最终促成该船完成建造并以4300万美元转售给德国船东,在去库存的过程中实现了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化解了金融机构近2亿元不良贷款。
金融支持 引入战略投资者 在人行威海市中支“加快寻求战略投资者”等建议下,地方政府最终确定寻求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升级再造的思路,政府洽谈组到威海本地、湖北等多家大型造船企业进行考察和谈判。最终,来自浙江的小可控股有限公司接下了“橄榄枝”,决定对三进船业进行重整。经过多轮谈判,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三进船业的债务偿还计划。此前,三进船业近11亿元不良贷款给相关银行带来了沉重压力,主要贷款银行在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为保证重组顺利实施,人行威海市中支积极与监管部门和各行上级行协调、沟通,建议在一定时期内适度放宽不良率考核指标,推动相关金融机构向小可控股有限公司发放并购贷款,置换部分不良贷款,并核销部分前期不良贷款,使企业和金融机构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截至2016年9月末,金融机构发放4亿元并购贷款,累计核销不良贷款逾6亿元,各金融机构与小可控股有限公司初步确定了25亿元的授信支持意向。
破而后立 三进再起航 H4001船的顺利交船使三进船业成功去库存,实现了资产保值升值,为企业重整成功奠定了基础。2015年12月15日,法院依法裁定批准三进船业重整计划;2016年1月26日,三进船业举行复工仪式,截至9月末,三进船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已接近80%,成功实现了去过剩产能。鉴于过度依赖信贷支持造成企业经营风险放大的高杠杆问题,小可控股有限公司将持续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接高预付款比例订单,合理利用金融资源,走稳步发展之路,帮助企业逐步去杠杆。目前企业两艘130米海工大件运输船正在建造,新签的10艘11000吨油轮订单已经开始生产设计,并与新加坡达成12艘1万吨油轮、印尼9艘3.5万吨油轮及韩国2艘8.2万吨散货船等协议。三进船业争取2018年实现产值50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