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航运业持续低迷,船东造船动力减弱,新订单量大幅下滑,造船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如何保证明后年有船可造是摆在船厂面前的难题。在新订单下滑背后,一方面是我国中低端产能过剩,国内外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冲击 新订单量“腰斩” 企业遭遇生死劫 从2011年至2014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近年来,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影响,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下降,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明显萎缩。企业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转型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记者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国造船完工328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承接新船订单203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2.1%。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2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比2014年底下降11.6%。 自去年12月至今,我国已有多家造船企业破产。今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东方重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月,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债务规模240亿元。今年4月,温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庄吉船业宣布破产重整。今年5月,浙江知名的民营造船企业正和造船也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请,造船企业破产数量陡增。 今年7月底,明德重工宣布破产,明德重工是我国最好的化学品船厂之一,属于工信部公布的首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8家造船业上市公司中,有上海佳豪、亚星锚链、中国船舶、中国重工4家公司盈利,中船防务、*ST舜船、钢构工程、太阳鸟4家公司亏损。其中,*ST舜船于2015年上半年因为亏损而挂星。 受造船企业订单大幅下降的影响,为造船企业提供钢结构和配件的上市公司钢构工程也连续出现亏损。数据显示,钢构工程201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71.49万元;201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07.49万元。 矛盾 中低端产能过剩 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第一次失去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一的地位。接单难背后,一方面是航运低迷、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我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制造能力低。 我国造船业国产设备装船率已下降到不足1/3,产能严重过剩。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将船舶行业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对记者表示,现在船企倒闭潮很厉害,尤其是民营船厂,目前全球造船能力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每年的新增订单在5000万载重吨左右,而实际的造船能力在1亿载重吨,预计将有约40%的船企会被淘汰。 与日本和韩国船企相比,今年中国船企在经营接单上受到的影响最大,未来几年的生产任务将明显不足。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新船市场较为低迷,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和油船订单上,韩国船企凭借技术优势承接大量订单,在散货船订单上,日本船厂借本币贬值的机遇和我国抢夺订单,面对日韩企业的强势竞争,我国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达西日前表示,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产能占世界的1/3左右,其成为世界头号造船强国用了大概20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造船业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其高峰时期,光造船厂就超过几千家,目前我国造船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增长过快导致的产能过剩。 技术含量低也成为船企被淘汰的原因之一。陈达西指出,我国过去几年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但是生产主要以干散货船为主,这是航运使用的最基本货船,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到航运业变化影响。像LNG船这种技术难度高、新型环保的运输船,近年来订单一直增长较快,但是我国占有量却比较少。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高级顾问王锦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称,当前造船业遭遇寒冬,由于新承接船舶订单已连续10个月低于造船完工量,致使手持船舶订单加速下降,行业两极分化显现,后年才是真正考验我国造船业的时候。 对策 推出六大举措 力争“造船强国” 面对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如何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显得至关重要。据记者了解,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简称《技术路线图》)对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业提出了目标要求,围绕目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战略支撑与保障。 《技术路线图》对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制造业提出目标要求,到2020年步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主要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居世界前列,骨干企业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5%和40%。 到2025年,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强国;形成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拥有五家以上国际知名制造企业,部分领域设计制造技术国际领先;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和50%。 在战略支撑与保障方面,《技术路线图》提出了六大举措,即加大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投入,开展重点装备和关键系统、设备研制,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启动深远海技术重大工程,开展深海空间钻研制和应用示范;制定实施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业自主化发展推进计划;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力度,增强基础科研数据库分析能力;建设深海工程装备公共试验/检测平台;成立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试验技术中心,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科研和创新技术研发。 |
造船业深陷结构性产能过剩困局 新订单量“腰斩”
2015-12-16 10:27: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WOOD GROUP再次接获BROWSE FLNG合同
下一篇:中国造船业面临结构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