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2015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工信部的主题报告中显示,当前船舶市场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全球性运力过剩和造船产能过剩的情况短期之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国际造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经济体复苏仍不稳定,新兴市场经济总体表现疲弱,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多。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推进,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世界经济减速导致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但是经济全球化仍在深入发展,超大自由贸易区正逐步形成,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中国也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9000万载重吨左右,世界造船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 市场热点向技术复杂船型转移,更多的市场增量将来自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船等技术复杂船型。 金融危机后,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随着船舶市场和世界船舶工业格局深度调整,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增速减缓期、结构调整期和优势重构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外延式扩张带来的高增长已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船舶工业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科技创新对产业竞争的影响力日益突显,以技术、管理和产业链升级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亟待构建。 在市场不景气的前提下,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及“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了空间。 以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期相重合,为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历史机遇。 |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15-12-2 10:34:35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佐敦携船体性能解决方案(HPS)亮相201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
下一篇:口岸公司6.4万吨散货船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