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耐蚀钢国产化提速
2014-5-22 10:06:49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日前,中外运长航吴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大庆435”号油船改装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基于IMO(国际海事组织)标准的船用耐蚀钢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已进入到实船应用阶段。 船用耐蚀钢的研发,不仅关系到船舶行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我国船舶行业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均有很大的影响。 据该项目牵头单位中船集团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有关决议,采用耐蚀钢建造货油舱是唯一可替代涂层保护的技术方案,该规定已于今年1月起正式生效。 目前,货油舱用钢量每年为200万吨左右,占油船用钢总量的30%-45%。一旦船用耐蚀钢的优越性完全体现出来,未来该钢种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拓展到压载舱等领域。 然而,船用耐蚀钢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基本被日本企业所垄断。如果不能对船用耐蚀钢进行国产化,会给船企承接大型油船订单带来不利影响,并在这一战略性关键技术上依附于日本钢铁企业,这将大大削弱国内船企自主创新能力,在船板采购、维护上长期受制于人。 为尽快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早在2012年,工信部就启动了“基于IMO标准的船用耐蚀钢应用技术研究”重大科研项目。随后,多家钢铁企业相继试生产出多种规格的船用耐蚀钢,其中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船用耐蚀钢率先提交船级社认证。 经检验分析,国产船用耐蚀钢的技术性能可满足IMO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规范要求,而成本增加幅度不高于20%。同时,与国产船用耐蚀钢相配套的焊接材料、型材、管材等研制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可见,我国钢企已经掌握了船用耐蚀钢的关键制造技术,并将进入批量生产供货阶段。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表示,船用耐蚀钢的研制和应用,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内钢铁、造船、航运等行业建立跨行业“产、学、研、检、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据了解,“大庆435”号油船设计载重量为3.8万吨,此次改装技术方案由中船集团第七○八研究所制订,经中国船级社审定,将采用由鞍钢公司提供的1100吨船用耐蚀钢对货油舱内底板、上甲板进行改装。同时,将进行耐蚀钢与常规船板的对比使用试验,为后续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实船数据和工程管理经验。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江苏造船47700吨散货船下水
下一篇:上海港长江口水域遭浓雾笼罩 百余艘船舶抛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