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政府放权:船企准备好了吗?
2013-12-23 9:31:03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将力推经济体制改革,致力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有媒体将其简洁地概括为 “政府放权”。这意味着,今后,企业的资源不再由政府掌控,而是通过市场配置。 
    对船舶企业来说,政府放权无疑将带来众多红利,如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完全自主决定,政府不再进行行政性审批,融资渠道将更加多元等。这由此将进一步释放企业的能量,让船舶行业更有活力,拥有更好的产业生态和竞争环境。对此,整个行业乐见其成。 
    但是,在欣喜之余,船舶行业仍需进行冷思考:目前全球船市回暖的曙光初现,行业前景预期好转,随着政府的进一步放权,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入船舶行业,带来更多的新增产能,让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船舶行业不堪重负? 
    这样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毕竟,就在几年前的船市兴旺期,民间热钱曾大量涌入船舶行业。相信对于绝大多数造船人来说,全国一哄而上搞造船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有关政府部门有所警觉,对新造船项目进行了控制,但仍然无法遏制资本强烈的逐利冲动,不少地方出现了违规上马的新造船项目。这导致整个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不少企业至今仍在困境中艰难求生;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过度投资的负面影响至今没有消退,让中国船舶工业由大做强、产业升级之路步履维艰。 
    这让人联想到,在我国多数行业,都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悖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将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管就死”或将不复存在,但“一放就乱”的现象却有可能会卷土重来,甚至导致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恶性竞争的噩梦重现。 
    对此,有经济学家分析,所有的企业都坚信,自己投资的项目必然有竞争力,定会有利可图。因此,随着审批权限的下放,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可能的确会出现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对此,政府只要理顺市场的进出机制,市场这一“无形之手”自会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在无利可逐之时,资本和过剩的产能便会自动退出市场,带来新的供需平衡。 
    对船舶行业来说,尽管目前全行业依然受到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匮乏的困扰,但终究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否极泰来,实现转型升级。然而,一个行业往往会长期存在,一家企业却可能生命短暂。如果对行业走向、自身实力判断失误,有的企业即使能够迅速“调转船头”,也必然会遭受不小的损失,还有企业可能因遭受重创而黯然退出市场,无法全身而退的企业甚至将难逃死亡的命运。这样的后果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因此,船舶企业必须对即将到来的深度改革做好一切准备。此次改革不仅仅是对政府的考验,更是对企业的考验。企业不仅要有放开手脚、勇往直前的热情和勇气,更要有一双慧眼和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决策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掌控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中国国际海事展在京举行 “海工船”展区引高度关注
下一篇:美媒称美欧中监管部门或批准全球航运3巨头结盟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