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东风船舶开建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能抵御8级风浪袭击
2013-5-8 9:59:09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水下考古船设计图

  
    明年上半年完工投用,先在上海附近海域试水,随后开往南海诸岛开始工作 
  在大海里,面对万吨、十万吨级的各种海轮来说,500吨级的它只能算是个小家伙,但它却将从明年起肩负起中国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昨天,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王建国表示,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正在重庆市建造,并将于明年上半年完工投用。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究竟长什么样?昨天,记者率先走进考古船的建造单位–––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在项目负责人李名毅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一探其真面目。
  全长56米远航靠电力驱动 
  由于刚刚开建,考古船的模样,还仅仅停留在两张薄薄的设计图纸上。指着图纸上详细标注和绘明的数据,李名毅描述了这艘水下考古船未来的真实模样。 
  这艘水下考古工作船由我国著名的船舶设计单位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设计,一改大部分船只用柴油驱动的方式,这艘考古船将使用全电力推进动力方式。 
  李名毅说,这艘水下考古船造价近6000万人民币(不含船上专业考古设备),最大排水量为960吨,全长56米,船宽10.8米,设计吃水2.6米,准载30人。考古船船身上,将印上“中国考古”的中英文。 
  “在漫漫大海上,这艘设计吨位为500吨级的考古研究船,只是一个小不点,但你别看它个头小,装备可不少。”李名毅说,在这艘考古船上,将搭载各种各样的专业水下考古设备。 
  名字叫水下考古船,并不意味着只是在水下工作。李名毅说,这艘船并不像潜艇一样,能潜入水下进行考古工作,相反它更像一艘科考船,主要停留在考古地所在的水域水面进行工作。 
  水下工作将怎样完成呢?指着设计图纸上船尾部分的甲板上一个类似“门”字的装备,李名毅说,这是一个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门字吊”的吊臂,它的作用是吊装专用的潜水器,方便考古工作者进入水下近距离观察考古现场。
  设减摇水舱能抗8级风浪 
  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袭来的风浪,这艘考古船能应付吗? 
  李名毅说,这艘设计吨位只有500吨的水下考古船,抵御风浪的能力并不弱,“它完全能抵御8级风浪的袭击。” 
  考古工作比起其它工作来说,更需要平稳的环境,为此这艘考古船上还专门设置了能让船只更加平稳的减摇水舱。 
  什么是减摇水舱?李名毅笑着举了个例子,“平时我们坐小渔船的时候,如果船身一边吃水重,就会发生倾斜,如果再有浪袭来,船只难免会左右颠簸,这时渔老大一定会叫乘客往吃水浅的一边移动。这个减摇水舱,其实就是把刚刚例子里的乘客换成了可以调控的水而已。” 
  李名毅说,当考古船在海里航行时,减摇水舱将自动根据船只摆动的幅度、摇摆周期进行调节。这样设计的好处,可以让考古船在风浪中更加平稳,一方面方便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船上文物的安全。
  主要在西沙群岛附近工作 
  李名毅介绍,这艘考古船的设计时速为12海里/小时,最远能航行到距离海岸线200公里的海域进行工作,在全速状态下9小时内就可返回海港之内。 
  为了让考古工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前往考古地附近海域探索,考古船上还配备了准载6人的工作艇,工作艇为全铝合金制作,设计时速为20海里/小时,可以方便地将考古工作者载到考古船驻停地附近的海域进行工作。 
  在考古船的主甲板上,配备了可以吊起3吨重货物的液压折臂吊。一旁的甲板上,有一个自动门的舱口,舱口下方直接连接主甲板下储藏室,“它的作用,是可以像手臂一样伸出船舷,将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并进行180度旋转,直接通过自动门舱口放进储藏室内,避免了对文物的多次装卸。” 
  这艘考古船在完工后,将会前往位于南海的西沙群岛附近进行考古工作。李名毅说,考古船并不是只为在南海工作而设计制造,它将能应付各种不同水温的海域。 
  李名毅介绍,考古船船头周围船体,将专门采用耐低温钢板制作,“也就是说,它将能够在中国沿海各个海域进行水下文物考古发掘,哪怕是海面有浮冰存在,也不会影响这艘考古船的航行和工作。”
  设备齐全能连续航行30天 
  别看这艘考古船体积小,它能发挥的作用可不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在如此小的船只之上,紧密科学地建造各种不同的专业设施。” 
  虽然整艘考古船的长度仅56米,但它的甲板长度就达到了24米。在这个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甲板上,将铺防水防潮的柚木地板,方便文物的摆放。同时,甲板上除了摆放工作艇外,还预留了集装箱实验室的位置。 
  考古船的船舱里也功能繁多,加上主甲板下两层,共有五层的考古船内,不仅有11间供考古工作者、船员们住宿的房间,还拥有专门的潜水工作室,考古仪器设备间等专业的工作房间。 
  在一楼甲板上,还专门建造了一间28平米的大会议室。李名毅说,这个会议室不仅能进行考古专业工作会议,还能变成为一间海上的文物陈列室,随时展出水下考古发掘出的各种文物。 
  船上的两个食品间,可以完全满足船只30天续航的需求,“也就是说,考古船即使在海上连续航行30天,也不用担心食物和饮用水短缺。”
  是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专门机构和专业。但在工作中没有专用船舶,基本以租用渔船为主,个别使用海洋、海监、交通等船只,也存在协调周期长、船型不符合使用条件、租金高昂等问题,使用专门的工作船成为水下考古人几十年的梦想。如今,在重庆开始建造的这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将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李名毅说,明年上半年,这艘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就将完工投用,届时将用拖轮将其拖拉到南京,在那里进行试水前的最后调试,在调试结束后,考古船将开往上海,在附近海域进行试水。并在试水成功后,直接开往南海诸岛开始水下考古工作。 
  从此,这艘考古船将担负起水下文物考古发掘,水下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展示宣传的功能。李名毅说,它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通过配备的各种物探手段,发现、确认和定位水下文物遗存,为发掘、保护提供准确信息。对水下遗存进行测绘记录、摄影摄像、遗址清理、提取文物以及对出水文物进行初步处理、暂时保管等。
 
    相关阅读: 
    国内首艘水下考古船重庆造 
    绕过不明生物,拨开海藻,捞起宝盒,“海洋之星”在里面闪闪发亮……还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这个画面吗?明年,我国也有水下考古船来拯救沉入海底的文物了,而这艘船正在重庆唐家沱秘密建造。 
  5月6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4月11日,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已在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简称东风船厂)点火开工。这艘水下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海域以及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下海试水。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是什么样?昨日,记者前往东风船厂一探究竟。
  造船 
  耗资近6000万元 
  昨日,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厂区内,一片繁忙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用于水下考古船的板材堆积如山,一些已经过电脑切割,等待合拢。 
  “考古船上设备繁多,电缆、管道等走向是我们最头痛的事。”东风船厂负责该项目的高级工程师李名毅告诉记者,考古船建造资金近6000万元。4月11日,考古船正式开工点火,目前进入主体下料的阶段。由于此前厂里并没有建造考古船的经验,密集的电缆、管道等走向让设计师们费了不少心思。 
  据了解,该船厂前身为卢作孚的民生机器厂,距今已有85年历史。西南第一艘国产钢制船、长江第一艘大型豪华游船都由该厂生产。去年10月,国家文物局对水下考古船公开招标,该船厂以在技术与商务方面的最高分,从近10家竞争对手脱颖而出。
  考古 
  可进行测绘记录、遗址清理等 
  不同其他船只,水下考古船采用全电力推进动力方式,环保节能,且配备大量考古设备,可对水下遗存进行测绘记录、摄影摄像、遗址清理等。 
  记者在设计图上看到,该船为500吨级,全长56米,宽10.8米。李名毅介绍,这样的船舶在海船中属于“小个头”。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考古船共有三层,不仅设有厨房、餐厅、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食品间、潜水工作室等,还有近20个房间用于住宿,且每个都配有单独的卫生间。其中,首席专家室有近20平方米。在一层甲板上,28平方米的会议室不仅可用于专家研讨,还有环形展柜用于展示水下文物。
  文物 
  液压折臂吊打捞 
  水下文物如何打捞起来? 
  船上设有专门的液压折臂吊,最多能从水中捞起3吨重的文物。“我们的甲板全是柚木地板,防水防潮。这些湿漉漉的宝贝捞上来后,先要放在一层后甲板进行晒干和清理。”李名毅说,这些用来晒文物的面积差不多有260平方米,几乎占到了该楼层面积的一半。 
  此外,考古船里的考古仪器设备间还预留了一处以装置潜水器,考古学家可以乘坐潜水器潜入水中寻宝。
  遇险 
  救生艇时速55公里 
  在考察中如果遇险怎么办?考古船上时速55公里的救生船能够在最短时间让你靠近海岸。 
  李名毅告诉有记者,考古船会根据对天气的监测判断是否出海,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多大危险,如果遇见紧急情况,主甲板的救生艇不仅能容纳6人,两侧的4艘气胀式救生筏还能临时用气胀开抛下水中救人,可保障所有船员能够逃生。 
  “救生艇时速为55公里。考古船的活动范围在离海岸200公里内,按最远的距离算,最多9小时能够回到岸边。”李名毅说,在设计上,考古船能够抵抗8级风浪,此外,船内设有减摇水舱,控制船底水的平衡。
  出海 
  在南京试水后正式“开工” 
  4月1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曾在考古船的开工现场表示,考古船的建成将大大提升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能力。“对出水文物而言,以前只有将它们拉回陆地才能进行保护研究,有了这艘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取和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并使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 
  这艘考古船什么时候能够出海?李名毅称,该船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完成,然后用拖轮沿长江线运送至南京出海口。“在这里试水后,再行至考察海域,开始它的考古生涯。”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创新不能停步 厚积才能薄发
下一篇:中外运与长航貌合神离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