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又添利器 “海洋地质十号”船顺利下水
2017/6/29 9:38:4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2017年6月28日上午,调查船舶设计与建造的最新成果,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顺利出坞下水。这意味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出坞下水,这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质调查和科考船舶平台,整体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精度,全面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海洋地质十号”综合调查船下水仪式并宣布“海洋地质十号”船出坞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岩峰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经济师骆庆君宣读“海洋地质十号”船命名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为“海洋地质十号”船出坞下水敲香槟。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工作汇报会上,钟自然指出,“海洋地质十号”的建造是海保配套装备项目的重要内容,它的成功建造填补了全国小吨位大深度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丰富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能力,助力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同时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洋地质十号”投入使用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形成9船探海的新格局。钟自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持目标导向,确保“海洋地质十号”与八号、九号年底前如期入列。二要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合理地安排9艘船的调查任务。三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创新平台建设。 “海洋地质十号”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结构吃水5.2米,排水量约3400吨,续航力8000海里,定员58人,调查船采用电力推进全回转舵浆,二级动力定位等世界先进航行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该船配置了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举升式海洋钻探系统,通过设计优化及技术创新,钻探能力可拓展一倍。船舶建造过程中,吸纳了国际同型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先进调查技术通过引进、整合、优化与提升,采用模块化科考设备布局,配置有无人无缆深潜器(AUV)、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海洋重力和磁力测量系统、单波束和多波束测量系统、浅地层剖面测量系统、海床静力触探系统(CPT)、大能量电火花震源系统、四波束侧扫声纳测量系统、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温盐深探测系统(CTD)、深水多普勒海流测流测像系统(ADCP)和数字罗经系统等国际主流、前端调查设备20台套,在全船调查手段的统筹布局、调查设备兼容与效能提升等方面,体现出高精度、多功能、综合作业能力强等特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海洋地质十号” 船建造项目单位。该船由中船工业第七〇一研究所于2014年开始设计,2015年10月,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点火开工建造。下水后将进入舾装和设备海试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将与“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一起入列投入使用。届时,将与现有的“海洋六号”、“海洋四号”、“探宝号”、“奋斗四号”、“奋斗五号”、“业治铮号”调查船一起,构成中国地质调查局覆盖浅水、深水及大洋等全海域海洋地质调查船舶及技术装备探测体系,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地质工作。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提升海洋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一流、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水仪式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州举行了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综合地质调查船项目工作汇报会,项目承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秦绪文汇报了建造情况,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轲汇报了建造及下水准备情况,中国船级社验船副总经理陈林龙报告了下水条件核定情况,并举行了建造节点确认签字仪式。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中船工业第七〇一研究所、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及监理公司等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下水仪式。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新船重工首制13000吨化学品船下水
下一篇:口岸船舶5.55万吨杂货船(TK1104)命名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