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国海运“星时代”船队发展新思维
2012-5-25 10:05:05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图:三星重工常务副社长D.Y.Park、前中海集团负责人林建清、中海集团企管部总经理李学强、中海集运副总冯幸国(左至右)

大公报525日讯 造大船不仅是为了扩大规模,那么,做大船队究竟要把什么做大

淘汰老旧船不囿于简单的船队更新,那么,所谓的更新究竟是要更新什么?

为何在动荡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海集运能保持平稳发展?船队建设的真谛到底在哪裡?

522日,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第814100字号大型集装箱船舶,在韩国三星船厂交接,标志着中海集运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进这个时代,公司的船队建设也有了全新的定位,全新的思维和全新的理念。

新定位综合航运物流企业

全新的定位是什么?那就是从过去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调整到世界一流集装箱综合航运物流企业的目标定位。

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又是什么?那就是根据新的目标定位,转变船队建设发展方式,不求规模最大,但求结构最佳,船型最好,性能最优。这就意味著,船队建设不再是简单地依靠扩大投资、增加箱位,而是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打造内力,苦练内功,提高船舶运营效能;意味著需要通过软功夫打造船队硬实力;意味著中海集运要在有所发展与有所控制、有所扩充与有所缩减之间寻得平衡。这就是中海集运船队建设的平衡性思维,协调性理念。

船队结构调整三变两不变

中海集运的船队结构调整可以用三变两不变来概括:所谓两不变是指船队的艘数基本不变、船龄基本不变。船队的艘数仅从2005年末的120艘增长到20123月末的126艘,船龄也仅从2005年末的7.44年增长到3月末的7.95年,变动幅度都不大。

所谓三变:是船队的载箱位、平均箱位、单位油耗等都发生重大变化。集装箱船队的载箱位从2005年末的34万箱增长到20123月的55.6万箱,增幅64%;平均箱位从2005年末的2829箱,增长到20123月末的4409箱,增幅56%,大型化趋势明显;单位油耗从2005年的8.31千克/千吨海里下降到2012年一季度的6.54千克/千吨海里,下降21.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通过结构调整,集装箱船队的发展适应了大船、低碳的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力和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高。

变与不变的背后,正是中海集运船队建设新思维、新理念的效应发挥,它在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1)建造新船:不求更大,但求更优。订造船舶不仅是为了扩张船队规模,更是为了调整运力结构,替换租赁到期的船舶,以适应船队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完善全球化服务网络的需要,力争实现船型最优,服务最优。对于新造船舶,中海集运注重顺应大船低碳的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把握市场波动规律,在市场的相对低位造船。总体来说,公司在把握造船时机上较为成功。2006年以来,中海集运共新交付运力23.4万箱,对船队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已形成以14000箱、9600箱、8500箱、5600箱、4250箱为代表的梯队合理的现代化集装箱主力船队。201110月公司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订造了810000箱集装箱,这些船舶将在2013年陆续交付。

2)处置旧船:不求更新,但求更佳。淘汰老旧船无疑旨在更新船队,但公司不是片面强调船龄越新越好,而是注重适应市场需要,注重结构更佳,正是这一理念使得船队在平均船龄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平均单位油耗却出现了下降。2006年以来,中海集运共报废、出售、退租、光租出老旧船舶36艘共计2.05万箱。这些老旧集装箱船在中海集运成立初期为公司快速抢佔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船舶大型化的背景下,因载货量少、航速低、安全性能差、管理费高等原因,已越来越不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

不求更高 但求更准

3)船舶租赁:不求更高,但求更准。大量租入运力,提高租船在船队规模中的比例,在中海集运快速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著公司经营理念的调整,租入运力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扩大经营船队规模,而是成为调整结构、保持成本弹性、进行资產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公司对于船舶租赁,已不再强调提高租船比例,而是注重踏准市场节拍,准确研判市场,准确实行波段操作。截止20123月底公司租入运力17.8万箱,与2005年末基本相当。在保证租入船舶保有量、确保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中海集运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正确研判,灵活租入和退租船舶,以适应市场变化对船队的需求,调整优化船队结构,同时节约租金支出。 

不求更多 但求更好

4)用箱管理:不求更多,但求更好。随著船队箱位增加,集装箱保有量也相应增加。长期以来,中海集运的箱位比(集装箱保有量与船舶载箱量的比例)在21左右。但在新的发展理念之下,公司则调整了经营管理思路,在集装箱保有量上,不求数量更多,而求管理更好。何为管理更好?就是实现用箱效率更高,周转更快,成本更省。为此,公司著力加强精细化管理,控制集装箱保有量的增速低于船队总体规模的增速,箱位比从2005年的21下降到2011年的1.71左右,接近世界先进船队的平均水平,而自有箱的比重为50%左右。 中国海运佟成权、朱昌宇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航运央企退市危机
下一篇:马士基集团总裁安仕年呼吁减速航行船舶共享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