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2024/6/13 13:07:59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近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昌邑海上风电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昌邑海上风电项目主要施工内容为25台风机单桩基础施工和风机安装工作。项目建成所形成的水上水下立体开发利用新模式,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风电+牧场”融合发展样板,对实施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战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并为构建“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了新模式,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三航力量。

    创新优化 找准优质高效关键点
    在建设初期,项目团队面临工期紧、船舶资源紧缺等挑战。
    作为潍坊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团队迎难而上,以让风机安装“质效双飞”为目标导向,不断优化工艺流程。
    风场地质特殊,风机安装船桩腿入泥深度较浅,严重限制主钩旋转和抬臂能力,导致无法将风叶一次性起吊安装到位。项目团队优化吊装方案,在风机安装船大臂旋转到抬臂盲区时,采用履带吊替换起重船进行吊装,形成“安装船+履带吊”的安装接力新模式。
    这一方案有效解决了现场“一船两用、一船难求”的难题,为每台风机安装节省近3个小时。随后,项目团队紧抓施工窗口期,实现了单船单月安装8台风机的安装速度。在提前完成合同任务的前提下,项目还协助其他标段完成2个机位的风机安装任务,为业主年底并网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周密部署 抓好工期进度突破点
    项目施工区海况恶劣,大风、暴雨、寒潮时有发生。项目部秉持“工期就是效益”的理念,紧抓施工窗口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现场24小时不停工。
    在一次避风期间,得知仅有2天的施工窗口期,项目团队迅速行动,提前与作业班组和调度班组进行协调,并多次模拟演练以熟悉施工流程。同时,项目团队实时监测施工区域天气变化,密切跟踪现场人员、物资及进度执行情况,进一步优化风叶组装工艺方案,并重新规划风叶组装摆放方式。
    这一改进克服了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极大减少了运输船舶的移船次数和时间,实现了风叶-轮毂组装“一气呵成”。在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原本需要近48小时的吊装风机施工任务,仅用38小时便顺利完成,提前了近10个小时。项目团队成功在2天时间内“抢”出1台风机,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镇江船厂“一带一路”12000DWT驳船顺利下水
下一篇:航通船业一艘85米水下支持维护船开工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