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广西船舶工业“风景这边独好”
2016/12/7 12:26:25 来源:中国船舶报

近年来,与造船市场冷淡、全国船舶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景象形成极大反差,广西造船完工量出现了逆势增长。2015年,广西造船完工量65.5万载重吨,比2014年增长了52%,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是否意味着广西造船、修船市场“风景这边独好呢”?

广西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农定筑认为,相比全国沿海城市,广西造船产能比较小,只占全国2.36%。2015年广西造船量只占全国1.8%左右,因而2015年较为旺盛的造船市场不能完全反映全国和区域造船市场情况。现今,广西189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还需要进一步化解与调整,综合建造实力还有待提升,发展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这都是摆在广西船舶工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亟待解决。

逆市飘红,江海驱动,船市趋旺

近年来,尽管国际国内修船市场不容乐观,但随着北部湾地区港口吞吐量、进出港口船舶数量快速增长,北部湾修船市场前景可期。此外,该区域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修造及保障能力尚为空白,这将为市场提供增长机遇期。

业内人士认为,广西船舶生产企业如何布局发展,与该地区港口建设和港口吞吐能力及地方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这其中,自治区港口建设与港口吞吐能力是两个重要变量因素。

广西港口建设主要集中在广西内河西江干流和沿海3座城市。内河以西江广西主干线港口群为依托,集中了广西内河主要的船舶生产企业,占内河总产能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累计完成吞吐量为1.28亿吨,同比增长3.6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1万TEU,同比增长26%;造船完工量65.5万载重吨,比2014年增长了52%。而根据广西北部湾临港工业发展对广西港口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2025年,北部湾港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与4亿吨。

广西船舶制造业何以逆市飘红?究其原因,一是广西船舶制造企业主要以内河运输船建造为主,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和通航能力提高,包括国家对西江提升和优化船型政策的***,西江流域需要大量较大载重量船舶来替换原有1000载重吨以下的船舶,造成了2015年新船完工量艘数比2014年提升了4.6%,而载重量却提升了52%;二是广西造船企业主要以民营为主,由于历史因素,民营船厂设备设施相对落后,技术水平较差,但却占有大量船台资源,内河民营船厂经营多年来以租赁船台为主。许多船主为降低船舶造价,便到广西租赁船台自我建造,造成广西造船市场“表面旺盛”现象。此外,广西自治区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和重要门户,这给北部湾经济开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广西修船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化解产能,调整存量,优化结构

一直以来,产业基础薄弱、集中度低、配套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中型龙头企业、高端产能严重不足,民营企业低端产能过剩、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等,是影响广西船舶制造业市场整体竞争力的不争事实。

此外,较为单一、低端的产品结构供给也不利于广西船企市场竞争力提升。广西船舶制造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内河,内河船舶产品主要以西江流域内河运输船舶为主,而沿海船舶制造企业仅限于制造部分渔业船舶和中小型沿海客、货船,这种结构大大制约了船舶产品的供给范围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民营企业普遍以租赁船台为经营主业,限制了广西船企在造船领域做强做大。

由此可见,如何强化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能,对实现广西船舶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专家认为,对于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广西要做到控制新增产能、优化产能结构。一是把牢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二要通过调整中小船厂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修船、拆船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三是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突出主业,整合一批造船、修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资源,发展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

就民营造船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去产能方面,广西造船工程学会有关专家在多年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曾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要加快转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产能监控调控方式,严格考核和控制引导,对已失去发展潜能的“僵尸企业”应坚决实行退出和清理。

农定筑透露,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相关实施方案,广西自治区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正在加快制订《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以加快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强化需求引导、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提高竞争能力、控制新增产能、优化产能结构、完善政策体系与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大力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修船起步,军民融合,有序发展

北部湾作为广西新的增长极,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与开放优势于一身,船企如何借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钦州基地正以实际行动充分吸收该区域船舶衍生的船舶修理市场,助力北部湾开放发展建设。

2014年8月,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一期第一阶段工程以“化解产能、调整存量、修船起步”的总体思路完成立项,紧接着于2015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2016年7月,项目修船核心资源——北部湾首艘10万吨级浮船坞顺利抵达钦州基地,顺利实现了修船试生产。面对中小型舰船、公务执法船等军贸出口业务的市场机遇,以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船广西公司)为代表的广西船舶制造核心企业,更是针对市场的变化,加大了军民融合的步伐。

谈及中船广西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时,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兵表示,公司将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在全力推进中船钦州修船资源整合项目建成投产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北部湾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该公司在高速船舶、铝制船舶、薄板和特殊材料焊接等方面优势,全面推进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化总装造船管理,提升造船效率和产品品质,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船舶型号和外贸船舶定点建造企业,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广西经略海洋的能力和水平。

纵观广西船舶工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有关专家认为,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船舶工业经济总量难以企及,但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国家区域战略优势及优越的区位优势,特别是近些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将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列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之一,并配套***了相应扶持政策。因此,专家建议广西船舶行业主管部门认真总结行业“十二五”期间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十三五”规划中,以中船广西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沿海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与引导具有二级三类以上钢质船舶生产资质的企业,按照船舶行业规范标准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培育本土相应的行业产学研服务机构及产业配套企业,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广西船舶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中国船舶报 陈佳南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中船系"集体异动 央企混改预期再升温
下一篇: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开建第二艘40万吨矿砂船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