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广船国际广州荔湾厂区3号船台建造的最后一艘船——5万吨级化学品/成品油“威士比大西洋”号命名下水,标志着广船国际荔湾厂区搬迁进入倒计时阶段。 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作为国家及广东省的重要战略产业,为贯彻国家产业布局和广州市“退二进三”政策以及城市用地整体规划的要求,实现广船国际全面转型发展,从今年起,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将逐步停止造船生产,将造船产能转移至南沙区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预计2018年前完成搬迁。在新的厂区,将主要采取工艺更为先进的船坞和平台两种工艺模式造船,而采用滑道下水的造船工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广船国际广州荔湾厂区3号船台建造的最后一艘船——5万吨级化学品/成品油“威士比大西洋”号10日下水 据了解,广船国际荔湾厂区目前共有1座4万吨级、2座6万吨级船台和一座5万吨级船坞,分别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几经扩建改造。几十年来,大量舰船和巨轮从这里下水,为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中3号船台始建于1982年,与另外两个船台比起来,他虽然是厂区里最年轻的“弟弟”,但它的历史同样辉煌。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承担军用船舶修造任务的广州造船厂(广船国际前身)逐渐开始转型承接民用船舶。早从1970年开始,广州造船厂就已经开始建造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随着源源不断的舰船建造任务下达到广州造船厂,在既要保证军工任务,又要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广州造船厂决定再建设一座船台,专门用来建造吨位较小的特种船。1982年,这个船台开始动工建设,广船国际的员工们称之为“3号船台”,初期,它的长度为223.4米,宽度为22米,比1号船台和2号船台略小。 3号船台建成之后,在上面建造的第一艘船就是导弹驱逐舰。“在建造完多艘导弹驱逐舰之后,3号船台又建造了出口到美国的11100吨全集装箱船以及500立方米的自航开体泥驳、1000立方米的自航开体泥驳等特种船。”回想起3号船台的辉煌历史,广船国际总装二部起运课起重师傅张少兴记忆犹新。 在广船国际广州荔湾厂区3号船台建造的最后一艘船——5万吨级化学品/成品油“威士比大西洋”号10日下水 据张少兴介绍,80年代后期,在3号船台上为美国建造的11100吨全集装箱船,是广州造船厂建造的船舶产品正式打入世界航运市场的第一型船。这型船完全按照国际船舶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为广船国际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造船规范的技术人员和员工队伍。 上世纪90年代,广船国际为进一步提高在世界船舶市场的竞争力,与丹麦马士基集团旗下的荷兰挪富克公司签订了两艘121车位滚装船建造合同,这两艘船也先后在3号船台上完成搭载。其成功建造,填补了广船国际在客滚船建造领域的空白,为广州造船实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型的“黄金时期”。广船国际作为华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造船企业,明确提出成为“全球灵便型液货船市场的领先者”这一战略目标。为此,广船国际在2001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对3号船台进行了扩建。通过改造,3号船台的造船能力上升到可满足6万吨级以下船舶的建造。 彼时,由广船国际设计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灵便型液货船深受市场欢迎,船舶产品供不应求。其中主要有出口至瑞典的38000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轮,出口至丹麦的40000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轮,出口至希腊的38500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轮等,与此同时,也为国内航运企业批量建造了一系列40000吨级油轮。 期间,3号船台成为建造“灵便型液货船”的主力船台,从2001年至2017年之间,在3号船台建造的船只超过40艘、近200万载重吨。 |
广船国际荔湾厂区搬迁倒计时
2017/7/12 10:42:14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南通中远船务“振华34”项目改装工程有序推进
下一篇:大连中远船务首制深水海工作业辅助船(SSV)完成试航